东莞两个“国字号”水源地要设水源保护区界线,并进行“隔离围闭”,确保水源地供水安全和水质合格。
市政府印发《东莞市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提出要确保这两个水源地供水保证率达95%以上。《方案》称,水源保护区要隔离围闭,并铺设围网,同时要对水源地水面漂浮垃圾和水浮莲进行定期清理。并且,取水口24小时视频监控。
水源地供水保证率达95%以上
记者从这份《方案》看到,力争到2015年,使东深供水东江桥头水源地(东莞段)和东江南支流水源地在管理上达到“水源保证、水质合格、监控完善、制度健全”的目标,建立较为完善的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体系。
《方案》表示,要强化取水总量控制管理,科学开展流域水量调度,确保饮用水水源地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取水工程正常运行、供水设施完好及备用水源能够满足特殊情况下一定时间内的生活用水需求。并且,通过饮用水水源地区域综合治理,确保取水口供水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标准。
推进东江与水库联网供水建设
《方案》要求,严格执行《广东省东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配合东江流域管理局做好东江丰、枯水期水量调度,协调东江沿线各水厂的取水,确保取水工程正常运行所需的水位、水量。
并且,推进东江与水库联网供水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合理利用东江丰水资源入库调蓄,以丰补枯,提高区域供水保证率和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能力。
水源保护区 铺设围网
《方案》明确指出,要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隔离围闭工程及警示标志设施建设。
比如,在东江南支流水源地,要按照省政府批复的东江南支流饮用水水源地一级水源保护区界线,在一级水源保护区陆域边界铺设围网,其中右岸铺设钢丝网围网,左岸铺设绿篱围网;在各级保护区陆域界限顶点处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
而在东深供水东江桥头水源地(东莞段)从东江太园泵站取水点上游1000米处至泵站取水点下游500米处,沿岸向陆域纵深30米;采用钢丝网围网,设计围网长度1500米,高度2米;在各级保护区陆域界限顶点处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
取水口24小时 视频监控
《方案》还提出,对饮用水水源地实行全方位监控。东江沿线各水厂应进一步完善自动在线监控设施,对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及重要供水工程设施实行24 小时自动视频监控。东江沿线各水厂应建立水源保护区巡查制度,对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实行逐日巡查,二级保护区实行不定期巡查,做好巡查记录。此外,市水务监测中心还要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基本项目和补充监测项目,每月对饮用水源进行2次以上水质监测,并对取水口附近水域实施必要的在线监测;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特定项目,每年对饮用水源进行1次以上定期排查性监测。
定期清理 水浮莲
《方案》称,建立完善水浮莲及漂浮垃圾打捞制度。比如,在东江南支流水源地,对水源地水面漂浮垃圾和水浮莲进行定期清理,清理范围从石龙南二桥到万江金泰桥止约15千米的河段以及峡口水闸、樟村水闸、石碣四村水闸、石碣水闸、横滘水闸和鹤田厦水闸等闸后河道区域。
在东深供水东江桥头水源地(东莞段),水面漂浮垃圾和水浮莲的清理范围以太园泵站取水口为中心上下2千米以及石马河橡胶坝坝后和东岸船闸闸后河道。此外,《方案》称,还要推进“供水一张网”工程,加强自来水厂间管网互联互通,完善备用水源接入自来水厂的供水配套设施,提高供水调度能力。
水源地附近 不得垂钓
《方案》还表示,要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日常管理工作,确保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没有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没有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
而在二级保护区内,无入河排污口,无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无污染饮用水水体的网箱养殖、旅游等活动,无固体废物贮存、堆放场所,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农药和化肥;准保护区内,没有对水体产生严重污染的建设项目,没有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堆放场所和处置场所。
东莞两个“国字号”水源地
东深供水东江桥头水源地
东深供水东江桥头水源地位于东江干流惠州市与东莞市交界河段,属东深供水水源地保护区,是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东深供水工程取水水源地,为东莞、深圳和香港供水,取水规模864万吨/日。东深供水东江桥头水源地具体范围为东莞惠州交界处至255省道东江大桥之间的东江干流约2.5千米河段。
东江南支流水源地
东江南支流水源地位于我市境内,属东江南支流开发利用区。沿线主要有东莞市第二、三、四、六水厂及东城水厂、石碣水厂、茶山水厂、石龙城区水厂、万江水厂等,合计水厂取水规模244万吨/日。东江南支流水源地具体范围为石龙镇石龙南二桥起至万江街道金泰止,全长15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