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1”暴雨过后,107国道上,不少车辆被水浸,交通严重拥堵。
5月11日,深圳降下自2008年以来的最强暴雨。暴雨浇城,步步惊心,2000辆汽车被淹,150余处遭水浸,20多个片区被淹,城市顿成一片泽国。作为宝安的两条主干道,107国道和宝安大道也几乎陷入瘫痪,107国道创业立交桥下,水浸最深处达1.6米,107国道和宝安大道几成“停车场”,大量车辆被困于此,举步维艰。
统计显示,5月11日,宝安全区平均降雨量为216毫米,新安雨量最大,达379毫米。受暴雨影响,宝安出现大面积水浸。全区共接报150多辆车受困,交通严重受阻,其中受107国道、宝安大道、西乡大道等主干道交通中断影响,新安、西乡两个街道辖区交通基本瘫痪,大量车辆由于道路水浸受阻而停放路面,107国道新安、西乡段因暴雨导致交通中断10多个小时。
暴雨拷问着城市。偌大的城市,倾盆暴雨之下,似乎成为失去发动机的摆设品。在5月11日之后,一场又一场的大雨还在接连而至,城市的防洪防涝、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也在不断经受考验。
在5月12日召开的宝安区三防工作会议上,区委书记鲁毅表示,“5·11”暴雨暴露了宝安在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协同配合、应急抢险处置等方面的不足,要求各部门认真总结此次暴雨抢险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逐项解决,坚决防止新增内涝点。
暴雨之下,宝安暴露了城市建设的哪些短板?未来如何减少内涝的发生?
268公里河道仅86公里达到防洪标准
宝安地势低洼,向来是内涝的重灾区,有调查显示,宝安的内涝点占全市1/3以上。
宝安目前统计在册的易涝风险点有130个,6个街道中,几乎每个街道的施政道路和低洼社区都有易涝点存在,最主要的易涝点包括107国道新安段西乡段,新安街道沿海片区的裕安路、新湖路、罗田路、创业路、翻身路,西乡街道107国道西乡段鹤州路口和龙珠社区段、流塘片区及宝民二路,福永街道沙江路、洋涌路、众福路、东方大道,沙江路集信名城段,沙井街道民主大道、外环路,松岗街道洋涌路、众福路、东方大道,石龙街道龙大高速石龙仔桥涵、料坑大道高速桥底、石龙大道部分路段、青年路等路段。
区三防办负责人介绍,宝安内涝严重,既有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也有城市建设的因素。
宝安地处西部沿海,地势低洼,部分旧城区地面高程仅在1.7—2.5米之间,沿海多年平均最高潮位为2.28米,一旦再遇到暴雨集中且强度大的极端天气,内涝难以避免。
“除了自然条件外,城市的防洪排涝基础设施也存在很多不足。”三防办负责人表示。宝安全区河流总长268公里,但达到防洪标准的仅有86公里,其余182公里河道还未达到规划的防洪标准,防洪达标河道仅占河道总长的32%。规划的排涝泵站建设缓慢,全区按规划需建设的排涝泵站总规模为942立方米/秒,但实际只建成452立方米/秒,尚有490立方米/秒未建成投入使用,占总数的52%。
市政管网建设不足社区管网几成摆设
暴雨来袭,承受最大考验的是城市排水系统。宝安在排水系统在规划之始,就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后期在建设和管理上的不足使得矛盾更加凸显。
区三防办透露,宝安西部沿海片区地势低洼,受潮水影响,本身就极易出现内涝。但宝安的排水系统在规划时,建设标准仅为一年一遇,远低于国家的三年至五年,这使得宝安地下排水系统在出生时便存在“先天不足”。“5·11”暴雨中,宝安录得最大小时雨量达78mm,远超于排水管网的建设标准,管网排水能力不足直接导致道路积水。
先天不足之外,后天建设和管理也不理想。按照规划,全区应建的排水管网为3107公里,但实际建设的只有1230公里,仅占应建总数的40%。更为严重的是,除市政排水管网外,宝安的另一部分排水设施——社区排水管网至今仍然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缺乏维护,有些甚至长期没有管护,失去排水作用,每逢暴雨来袭,社区管网要么毫无排水能力,要么无法雨污分流,对本已不堪暴雨重负的宝安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另外,由于宝安正处在高强度的开发阶段,破坏水务设施、违法弃土、偷排泥浆等违法行为时有出现,导致河涌、管网淤塞,造成内涝。
大空港片区或建“共同沟”
内涝治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周期较长。2013年宝安区环水局组织实施了101个易涝点整治项目,但目前只有33个完成,12个在动工,其余的仍在前期阶段。
在5月12日召开的宝安区三防会议上,区委书记鲁毅表示,“5·11”暴雨暴露了宝安在城市规划管理等方面的不足,要求各关部门找出薄弱环节,分析不足,坚决防止新增内涝点。
“下一步,我们会加大内涝的治理力度。”区三防办表示,下一步区三防办将加强全区易涝点档案管理,对现存的易涝点逐步实施工程治理;同时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排水方案的审批及施工监管,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偷排泥浆堵塞排水管道的行为。
对于河道规划防洪不达标、排水管网不足等问题,宝安也在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宝安正在修编《宝安区防洪排涝及河道治理专项规划》,未来将按市政三年一遇标准建设排涝泵站,按50—100年一遇防洪标准整治河流。目前全区8条重点河流及泵站已列入市政府投资计划,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根据推进情况,今年底将动工建设5座泵站,新增排涝流量132.5立方米/秒,解决14平方公里的内涝面积。预计2020年完成8条重点河流的整治工作。
对于排水管网不足的问题,宝安进一步修编《宝安区2005—2020雨水排放规划》,优先规划建设地下管线。对新规划的大空港片区,或将参考国内外的先进做法建设“共同沟”,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市政、电力、通讯、燃气、给排水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将排水管网的建设标准提高至三到五年一遇,防止新的城市内涝。
记者手记
下水道是
城市的良心
一百多年前,法国大文豪雨果在其名着《悲惨世界》中写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当然,雨果此意并非指下水道的排水功能,而是说城市的下水道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及官府追捕的重犯的逃生通道。但这并不妨碍这句名言的引申意义。
台湾作家龙应台也曾针对城市地下管网的排洪能力写过一段话:一场三个小时的倾盆大雨过后,如果你出去溜达裤脚不脏,街道不积水,这大概是个发达国家;如果店家的茶壶漂到了街头,小孩子在十字路口捞鱼,这大概就是个发展中国家。
从龙应台的这段话看,深圳当然远未达到“发达”的标准。暴雨之后,频频见诸报端和网络的是车辆浸泡在水中;市民到大学校园里捞鱼;店家的货物被水浸泡,几十年心血一夜之间付诸东流,以及“有房不如有船”的诸多调侃。
雨果所说的“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或者也可以解读为龙应台的“下水道是区分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在我国,城市排水系统严重滞后已成为一个普遍性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几乎所有的城市旧貌换新颜,但城市的地下管道却几十年如一日,即便是深圳这样的新兴城市,也逃不过“暴雨淹城”的结果。
地下排水系统固然没有地面上的高楼大厦耀眼,但却是非常重要的民生投入,是城市经济社会安全必不可少的保障。下水道这个“良心”检验和拷问的,是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与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