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是我国水量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江河。数据显示,尽管珠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但仍有约25%的断面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约12%受到较严重的污染。
还珠江以清澈,到底难点在哪里?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厅长李清认为,难点在多头管理、跨区域管理。于是一个跨区域共治珠江的行动大幕拉开了。
2013年6月,“爱我珠江亲水节”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广州、佛山、肇庆、清远四市动员市民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水环境治理,同时还将各自把污水截留处理好,由此,一场“南粤水更清行动”在四城拉开序幕。
与下游广东各地级城市大张旗鼓开展联防共治遥相呼应,去年7月,广东与上游的广西开展了更为紧密的合作,两省区共同提出“两广”联手共同建设西江生态走廊。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厅长李清说,广东、广西两省区环保部门联合签署了两省区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治协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粤桂两省区建立了珠江流域上下游水环境联防联治管理、跨行政区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管理、省区污染事故应急协调处理等合作机制,为深化粤桂两省区环保合作、协调解决跨省区流域重大环境问题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广东还与湖南签订了《湘粤两省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协作框架协议》,初步建立起与邻近兄弟省区的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珠江流域“两广”、“湖广”的联控治水行动,得到了流域内省区更广泛的响应。去年9月在贵阳召开的泛珠三角区域环境保护第九次联席会议上,泛珠三角区域11个省、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围绕区域污染防治、联合执法、环境监测等层面进行“联防联控”,保障全流域水环境安全和港澳地区供水安全。地处西江上游的贵州省省长陈敏尔表示,未来贵州将坚守生态环境保护这条发展底线,努力建设珠江上游“生态长城”。泛珠三角区域行政首长在会议上还达成共识:各方要实施“从严从紧的环保政策”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跨省区重点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积极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
事实上,珠江流域的联合治理,各相关省区早有行动,早在2005年1月,泛珠三角区域“9+2”各方就在北京共同签署《泛珠三角区域环境保护协议》,明确区域内各方将重点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展开合作。
迈入2014年,广东的治水理念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实施更加紧密的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形成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盘棋”。并从流域着手,实施流域联防,在加强省内流域联防联控的同时,把视野放得更宽,与广西、湖南、贵州、江西等地开展水污染防治的联动,下活珠江流域治水这盘大棋。
今年4月10日,广东东莞出台《东莞市石马河“河长制”实施细则》,将石马河污染治理管理责任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到地方政府。根据《实施细则》,东莞市石马河流域各镇政府一把手将作为辖区内水生态环境整治的“河长”,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河长制”考核结果将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
从西江、到北江,再到东江,珠江三大支流在广东形成了庞大的流域水系,特别是在珠三角地区,流域内江河无时不受到污染的威胁,李清说,“联防联控”已成为广东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