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屋屯的一家超市还被泡在水中。
6月11日的一场强降雨,导致钦州全城内涝。其实,近年来只要逢大雨,钦州市沙埠镇丁屋村、田寮村及扬帆大道南段定会发生内涝,周边居民苦不堪言。6月12日,南国早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其中不仅有地势低洼等自然原因,也有排水系统建设滞后、道路施工及房地产开发等人为因素影响
道路施工 村庄排水不畅
●内涝点:沙埠镇沙埠村丁屋屯
●现场:数十户居民楼房被水浸泡
●原因:旁边路面高过村民居住地
6月12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丁屋屯时,这里的数十户民房仍泡在水中,路边一家超市积水深至成人膝盖,不少货物被水浸湿。超市旁原有一条道路出入村庄,但现在完全被水淹没。顺着这条“水路”进村,有的地方积水深达一米。一村民指着墙壁上的水线说:“积水现在已消退半米了。”
村里数十户民房一层完全被水浸泡,有村民将家电、家具搬上了二楼。村民刘女士划着一艘泡沫船来到村口,船上放着衣服、鞋子等物品。她说:“家里只是一层的砖瓦房,现在衣物全被浸湿了,只有运出来洗干净。”
丁屋屯内涝为何如此严重?有村民称,2012年前,村里从来不会积水;2012年后,村旁建起了蓬莱大道,路面高过村庄,此后每逢下大雨,雨水就从路面涌进村里。
据介绍,就内涝问题,村民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但均没得到处理。
路面低洼 桥底无处排水
●内涝点:扬帆大道南段
●现场:有约150米路段积水3米多深
●原因:根据安全高度设计,形成低洼
6月12日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南北高速公路桥下的扬帆大道南段看到,这里约有150米长路段积水严重。钦州市城建监察支队在路两端设置了告示牌,要求车辆绕道行驶。
据介绍,在11日当天,这里的积水已接近公路桥,目前积水仍有3米多深。由于没有专门的排水沟排水,工作人员介绍,估计要3~5天才能排完。这段路是钦州城区通往钦州港的新建大道,被水淹没后,前往钦州港只能走老路了。
扬帆大道南段之所以严重积水,原因是这段路地势低洼,路边排水管口径太小。当地居民介绍,因高速公路桥墩不高,扬帆大道南段从桥下下穿时,只能根据安全高度降低路面。一居民称,当初修路时,他们就担心内涝问题,还向施工方提出意见,但对方没采纳。
居民介绍,扬帆大道南段积水后,雨水漫过路面流到周边农田,导致农田被淹,变成一片汪洋。村民建议,改建公路桥不太现实,但可以在扬帆大道开挖一道大的排水沟来排水,防止再次出现内涝。
开发建设 地形如同“锅底”
●内涝点:沙埠镇田寮村
●现场:全村积水严重,上千居民被困
●原因:周边开发建设,造成排水沟堵塞
在强降雨中,田寮村因严重内涝,造成千余人被困(本报A2叠4版曾作报道)。6月12日上午,大部分积水已从沙埠镇田寮村消退,但进村道路泥泞不堪,村民仍需蹚着没过脚踝的积水才能回家。
一栋三层民房内,林先生正用水管冲洗被积水浸泡的房屋,门前新修的道路比他家楼房一层地面高出2米左右。“每次大雨,家里都会被水淹,因为排水口被堵了。”12日,他家的水齐腰深。林先生说,村里的排水沟位于村口,以前排水沟能够容人进出,现在全被垃圾、淤泥等堵塞。
村民林先生说,村子周边近年发展很快,尤其是东、南两面道路修好后,高出村庄两米;西边一房地产项目正在开发,将土方堆放在村旁;村北地势较高,原本一马平川的田寮村,如今成了“锅底”。
“城市的发展应该让我们受益。”林先生称,希望有关部门能完善管网建设,疏通堵塞的排水沟。
防涝整体规划缺失,排水系统建设滞后
一场内涝 暴露“内伤”
一场强降雨,钦州市政建设如同“赶考”。究竟哪些原因导致城区排水不畅?钦州市市政管理局市政公用事业管理科科长梁跃才在接受南国早报记者采访时称,钦州缺乏防涝整体规划、管网建设滞后以及此次降雨量大有直接关系。
看到新建的蓬莱大道积水严重,市民莫先生对此很不解:“按理,新城区的排水设施都是新建的,比老城区先进,不应该出现如此严重的内涝。”他分析认为,一场大雨,还是暴露了新城区排水管网建设滞后的“内伤”。
梁跃才分析,钦州城区出现严重内涝的原因有四。首先,10日晚至11日的这场降雨,被气象部门测定为62年来最强降雨,降雨量实在过大。
其次,城区防涝整体规划缺失。正因为此,面对这场强降雨,各部门在体应急抢险效果上受到影响。
再次,城区排水系统不完善。梁跃才介绍,以河西旧城为例,此次降雨导致钦江水位上涨,水位高于城区排水管网,以致城区雨水泵站处于瘫痪,工作人员只能眼睁睁看着江水灌入地势较低的城区;在整体规划完备的东区,配套的排水箱涵虽比原有管道泄洪能力高数倍,但仍在施工阶段。
最后,大部分城区排水管网满足不了排水要求。梁跃才称,钦州城区近年扩容带来排水量猛增,对部分“梗塞”路段,排水管网急需加大建设。
另外,梁跃才还提醒,城市新区周边农村的排涝问题,需有关部门加以关注。他认为,在未开发前,村落排水依靠自然进行,雨水再大,土壤及周边江河基本可消化;而在进行开发后,原有排水系统有了变化,村落地势“下落”,积水无法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