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中的黑河西支排水箱涵。
漯河今年已建成13个城市排水系统将解决双汇工业园、西城区、开源新区、双龙区域及淞江新区雨季“内涝”问题
今年,漯河市承诺办好的十大民生实事中,把努力改善市政公共设施列为其中之一。其中便包含了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着力解决双汇工业园、西城区、开源新区、双龙区域及淞江新区雨季“内涝”问题。随着我市主汛期的渐渐临近,新建成的13个城市排水系统将发挥重要作用。
出口疏通排水顺畅
据了解,今年我市建设的城市排水系统有西支疏挖改造、衡山路排水泵站、解放路排水、大学路排水、骨科医院排水、西城区排水管网建设、泰山路南段大排出口疏挖改造等13个排水项目。
“今年投入建设的13个项目目前已基本建成,随着汛期的到来,可以发挥城市排涝作用。”6月12日,市市政管理处副主任徐建祥告诉记者。这13个项目分布于双汇工业园、西城区、郾城区等区域。大部分项目是解决排水出口的问题。比如说西城区,本身排水水系未连通,遇到暴雨积水无法排出。如今通过管网建设及开挖环城水系后,积水将顺水系排出。泰山路南段排水出口几近废弃,此次通过彻底改造及明沟疏挖,积水排出流畅。尤其是双汇工业园的排水是本次解决的重点,这13个项目中,有6个项目都与双汇工业园排水有关。建设的排水系统形成了东南北三个方向的排水出口,积水将得以快速排出。从而有效解决双汇工业园汛期积水排出问题。
今年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规模上来说,是历年来建设力度最大的一次。“新建排水系统发挥作用后,几个重点区域的积水排出问题肯定会有明显改善。”徐建祥说。
老问题亟待解决
城市排水,仅有建设排水系统显然还不够,还要时刻绷紧城市防汛防涝这根弦。据了解,从年初开始,市市政管理处就对市管22条道路窨井进行不间断清淤,对重点路段的管网进行疏通,并于6月5日开始实行值班制度。同时市建委通知各区对所辖道路窨井进行清淤,并制定防汛应急预案。
作为小城市,又兼有沙澧两条河的天然条件,我市防汛排涝相对大中城市有很大的优势,经多年暴雨的检验证明,我市排水系统的排涝能力基本能达到城市雨水排涝三年一遇(108毫米/24小时)的建设标准。如遭遇40毫米/小时的短时强降雨在结束后2小时内能排完。但我市排水防涝体系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逐步解决和完善。缺乏统一、系统的排水防涝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排水系统的高效运行。同时,雨污合流、排水设施建设标准低,也是影响城市排涝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外围排水明沟经常受堵。我市自然形成的大排明沟作为城市排涝的主要通道,经常被沿线村庄居民占压、倾倒垃圾甚至填平,直接影响了排水速度。汛期强降雨就很容易形成积水点。
据了解,我市市管和区管道路的排水系统正在进行清淤和疏挖,为汛期城区防涝做准备。另外,记者从市市政管理处了解到,从历年的情况看,麦收期间,有人会向位于市郊的排水明渠内倾倒秸秆等,很多排水明渠会被秸秆堵塞。麦收后,市政管理处还要对位于市郊的排水明渠进行疏挖。
将建立联动机制
“找到症结所在,才能更有效的解决问题。”徐建祥说。我市已基本完成市区排水防涝的专项规划。待规划确定后,规划区内建设排水管网时,管网建设方案须上报市建委批准后予以实施,以便和市区主管网形成有效的、科学的连接。
同时,雨污分流制及管网建设已经着手实施。今后,我市将对老城区的合流制管网有计划、分步骤进行改建,凡新建和重新大修的道路,管网一并进行分流制改造,逐步完善所有道路的雨污管网系统。
“应建立完善快速的联动机制,成立由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城市防汛排涝指挥部。”徐建祥说。建立快速完善的联动预警和救援体系,暴雨时,市、区、乡办及市各职能局委在市城市防汛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迅速行动,实现防汛排涝应急时的纵向和横向联动,形成防汛合力是发挥主观能动,实现排涝抢险和生产自救的有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