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重点治污方解城市“渴”症
重点治污方解城市“渴”症
发布日期:2014/6/24 11:03:19

  近日媒体从住建部获得一组数据:中国657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属于联合国人居环境署评价标准中“严重缺水”和“缺水”城市。网民认为,全国近半数城市喊“渴”,更多表现为浪费和污染造成的水资源危机。一些网民建议,完善水污染防治法,加强水源地保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提高工农业用水效率,进一步加大对违规排污行为的惩处力度。


  污染型缺水成“心头病”


  “当前的水资源短缺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资源型缺水,指水资源总量少;第二类是水质型缺水,也称为污染型缺水,水资源污染加重了水资源短缺;第三类是结构型缺水,目前不仅农业用水量过大,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也比较低,生活用水也偏于粗放;第四类是工程型缺水,我国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由于工程建设调度没有跟上,造成区域供水不足。”网民“赖明”说。


  不少网民认为,国内近半数城市“喊渴”的主要原因并非水资源总量少,而是表现为水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说白了,就是有水不能用。”网民“万育生”说。


  近一段时间,从兰州自来水苯超标,到汉江武汉段水质出现氨氮超标,频繁上演的城市“水危机”屡屡刺痛公众神经。网民“潘文堂”称,我国在过去三十年经历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但污染问题已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我们缺水,另一方面,水环境污染又非常严重。在很短时间内,既要解决污染问题,又要解决人的用水问题,目前形势非常严峻。


  水污染高发非偶然


  在网民看来,相对于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更难解决。


  “资源型缺水的解决方法可以从区外调入,而水质型缺水会导致降雨丰富的地区也缺水,这完全是人为因素引起的,是水污染的管理、治理、执法不到位的综合结果。”网民“肖强”说。


  网民“邵益生”指出,我国水污染进入高发期不是偶然,而是由长期粗放发展模式导致并逐步积累的结果。部分地方政府单纯为了经济发展盲目上马各种重化工项目,对很多违规排污行为视而不见,不顾这些污水废气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这根本上还是唯G D P观念在作怪。


  还有网民表示,企业偷排、不达标排放污水成本太低,也是水污染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


  多管齐下解城市水荒


  针对如何缓解水资源短缺,网民建议,完善水污染防治法,加强监管力度,加强水源地保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将水质的好坏纳入官员的考核目标,进一步加大对违规排污行为的惩处力度。


  网民“香香”提出,水污染防治法的一些规定已不适应客观实际的要求,针对性不强,处罚力度不够。比如,水污染防治法对于严重威胁地下水安全的渗井渗坑排污行为,处罚额度仅为5万至50万元。应进一步修改完善水污染防治法,提高保护标准,加大对污染事故和事故责任人的惩戒力度。


  “应加强水源地保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建立健全水功能区限制排污的法律及制度,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坚守排污底线,落实减排举措;加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中水利用。提高工农业用水效率。对处理后的中水要多渠道回收利用,不要让其再回到河道、湖泊和水库。”网民“张基尧”说。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重庆“三江”干流4012个入河排污口整治
农发行安徽省分行巧用金融“活水”“贷”动
大庆市长:做足“水文章” 建好“水环境”
广元海绵城市建设取得4方面突出成效 已形
从黑臭水体到生态明珠,西阳河全域治理“治
碳市场发展壮大,碳服务如何才能跟上?
水利部安排部署南方地区强降雨防范应对
山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
威海中心城区多个积水点改造完成
咸宁市公开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
热点资讯排行
1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2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3全球最大环保展慕尼黑IFAT中国系列子展
42024中国环博会深圳展 IE expo
5六大主题分会聚焦水利行业热点,尽在9月4
6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7突破性过滤技术问世,可清除水中多种持久性
8英国推出严厉措施阻止水污染
9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102024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学术会议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