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直致力于治理城市内涝,今年全市将投入超过3000万元解决水浸街。据公开的媒体报道和水务局公布的年度财政预算显示,为了治理水浸街,广州市近三年来已经投入超过4亿元资金。然而就在23日,一场豪雨却让广州瞬间回到“看海”的日子,市区多处路段受淹严重。部分曾经投入巨资整治的路段“失守”,一些水浸严重的路段,也没有出现在水务局今年的治理计划中。
很多城市耗费巨资治理内涝却徒劳无功,巨资投入并未换来畅通无阻的排水系统。究其原因,乃是缺乏前瞻性眼光,没有找到治理内涝的病根,而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忙于应付眼前的事情,忽视城市整体规划布局。比如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统防涝级别太低,仅能应付一年一遇或者数年一遇的洪灾;有的城市管网建设混乱,排水效率低下,容易发生拥堵。
治理城市内涝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完善排水系统之外,也要有统一管理方案,避免出现九龙治水的下场。此次广州市内涝就是因为河道水位暴涨而倒灌所致,而广州目前已经进入汛期,相关部门理应提前对市内各湖涌进行抽排降低水位,提前做好泄洪预案,以免临时抱佛脚,总是靠临场救急是不行的。可见,需要加强城市防涝措施,明确相关负责部门的职权,实行集中管理。
同时,政府亦要加大治涝投资,提高城市防洪等级,相比其他工程而言,目前用于排水系统的资金仍然太少。一些地方领导过于重视城市的面子,宁愿耗费巨资搞光鲜亮丽的形象工程,而忽视城市的里子,不愿投资于看不见的下水道。可见,治涝先得治政府的管理思维,扭转不合时宜的想法,真正重视起城市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