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期工程年内疏挖处理401万方污泥 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脱水工程
炎热夏天,若你乘坐飞机在滇池上空往下看,滇池北面水域,翻腾着一浪一浪的“海泥花”,犹如湖中长出的黑色花菜。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天气炎热,底泥散发出的气体形成的怪象。昨日,本报记者随同昆明市副市长王道兴检查调研滇池底泥疏浚三期工程时了解到,三期工程进行了试运行,目前已正式疏挖,工程预计从滇池中挖出401万方污泥。和以往不同的是,疏挖起来的污泥直接就甩干、运走,这样的工艺在全国乃至全球来说,都属于最大的湖泊治理机械化脱水工程,工程要求今年年底完工。
滇池底泥疏浚三期工程计划在
外海北部疏挖200万余吨、宝象河河口116万吨、宝丰湾103万吨;概算投资55791万元。
经过疏挖,可以去除外海北部、宝丰湾、宝象河河口湖区及其湖岸周围地区的总氮3381吨、总磷1771吨、有机质99073吨,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湖泊治理机械化脱水工程,工程要求今年年底完工。
现场直击
全国最大的机械脱水
水进去 “砖”出来
昨日一大早,记者随同王道兴副市长一行,来到滇池畔的富善村。底泥疏浚三期工程现场,各种机械设备林立,令人不敢相信的是,一边是黑色的污泥混着滇池水进入池中,经过滤、筛、烘、烤一系列工序。另一头出口,一块一块砖头大小的泥土吐了出来,经风一吹,较为坚硬,脚踩也不会变形。
据介绍,这些底泥都是从八九公里外的宝象河入湖口和宝丰湾等地方,通过四五十厘米的管道,从滇池湖里运送过来的。平均下来,从滇池底部疏挖起100吨的污泥,经过甩干后,只有八九吨左右的“砖块”,刚从水上疏挖起来的污泥,含水量很大,达90%以上,但经现场施工后,含水量会降到38%~40%。据悉,这些污泥经过脱水后,会运送至海口小黑荞存泥场安全堆存,用于种树、绿化等,是非常肥的泥土。该工程共计疏挖401万方,这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湖泊来说,都是最大的脱水工程。
昆明市副市长王道兴在检查了现场情况后表示,作为滇池的治理项目,工艺和原来的相比,技术上有了改进,但在脱水的过程中,脱出来的水一定要经过达标处理,才能排放到滇池中,不能形成新的污染,同时,要求加快工程进度,在今年年底完成底泥的疏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