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日供水量再破百年纪录 北京如何保障供水安全
日供水量再破百年纪录 北京如何保障供水安全
发布日期:2014/8/14 10:58:05

  炎夏刚过,北京很“渴”。7月28日,北京城区日供水量达到310.4万立方米,再次打破百年纪录,正悄悄逼近着城区日供水能力322万立方米的极限数字。极值面前是供水形势的进一步严峻,人们不禁要问,2000多万市民的供水安全有保障吗?又如何保障?


  硬件 增水厂 修管网


  28日中午11点,家住北京市海淀区世纪城小区的陈女士回到家里准备午饭。拧开水龙头,她没有感到水压有一丝的变化。与她一样,这一天城六区的居民们都没有发现任何饮水的问题。这一切,对于北京市自来水集团而言,则是又通过了一次大考。


  “为了这一刻我们做了充足的准备。”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新闻发言人梁丽说,“一方面‘开源’,提升供水能力,另一方面‘节流’,防止管网漏损。”据梁丽介绍,今年,北京城区各水厂不断挑战着自身的供水能力极限,夜间在清水池尽可能多储水,白天供水高峰时确保城区供水量。而新建设中的郭公庄水厂在5月底前形成了10万立方米调蓄能力。田村山净水厂超滤膜处理车间于6月30日正式投入使用,增加城区日供水应急能力4万立方米,使城区总供水能力从318万立方米/日增加到了322万立方米/日。


  “管网维护同样重要。”梁丽说,全长9000多公里的城区供水管网就像一个大蜘蛛网,水厂分布在网的最外侧,往城区里供水,通过开关水泵控制出水量,保持管网压力均衡。压力高就会造成管线漏损,形成安全隐患。压力低了,一次供水的高层用户就可能断水。对于自来水集团调度中心而言,他们要时刻保持这张网的平衡,同时利用内喷涂防腐、非开挖内穿PE管修复等新技术对供水管网进行改造,防止渗漏或“黄水”现象出现。2010年起4年间,集团已完成供水管网改造1700余公里。


  监测 引入权威第三方


  自来水水质安不安全,谁说了算?一直以来,北京市的自来水水质安全数据来自13家水质监测机构,其中包括1个中心监测站和昌平、石景山、顺义、大兴等12个区县监测站,而这些监测机构都存在于供水企业内部。供水企业自己生产、自己检测,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情况一直为公众所诟病。


  而就在7月初,北京市水务局已正式委托中科院作为第三方监测机构,为水质安全“再把关”。“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水质检测是许多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北京市水务局供水处处长胡波介绍,“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质分析实验室是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的重点实验室,具备在生活饮用水方面为社会提供第三方水质检测的能力和资质。并且,作为一家研究机构,这个实验室独立于供水企业,与任何一家自来水公司都没有连带关系。”


  目前,中科院水质分析实验室已经开始针对本市各大型水厂开展检测。“这些水样随机取自水厂和终端用户,我们正在进行国家规定的自来水106项数据检测。”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敏介绍,“南水进京后,还将增加20余项内容,其中有卤乙酸等消毒副产物的检测。”下一步,北京市日供水量3000吨以上的66座城镇水厂,也将逐步引入第三方监测机构检测,数据定期对社会公布。


  水源 引水与节水并举


  面对2000万人的供水需求,水从何来?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南水北调工程。今年10月,湖北丹江口的水源将正式进京,每年将为北京输入水约10亿立方米。


  自来水“水碱多”,一直烦扰着北京城区特别是南城的居民。梁丽介绍,丹江口水库的地表水源引入北京后,将大大替换目前在用的水质较硬的地下水水源,使“疲惫”的北京地下水得到涵养。届时,北京供水将全面使用地表水,而地表水的特点是硬度适中,因此“水碱多”的现象会得到明显改善。


  此外,胡波表示,城六区目前共有自备井6550眼,年供水量约占城六区供水总量的近30%。自备井大多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超期服役严重,再加之绝大部分自备井供水单位只能对水进行简单灭菌消毒,不少居民反映自备井水沉淀多、口感不佳。


  今秋“南水”进京后,北京将首先置换中心城区市政供水管网供水范围内、供水水质较差且位于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域的供生活用水自备井,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置换完毕。置换后的自备井可以作为北京市的战略水源按照不同的管理模式保留。


  “然而,即便南水北调每年为北京增加10亿立方米水,每人增加的水资源量也不足50立方米,北京的水资源短缺并不会因为10亿立方米水带来多大的转变。”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刘斌表示,“在社会大力宣扬节约用水的理念十分重要。”


  来自自然大学水学院环境研究中心、长期关注北京水资源问题的专家王建认为,北京能够持续发展到现在,水资源的开源节流功不可没,“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但王建也表示,南水北调能在相当程度上缓解北京用水压力,但不是根本措施。在北京用水总量的构成中,唯一逐年增加的是生活用水,城市人口的膨胀严重超过了北京水资源的承载力,任其发展,会更加激化北京水资源紧缺的矛盾,“要保障北京的供水安全,这才是根本。”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徐祖信院士:现阶段我国城市河道污染主要问
四川广安:水环境质量3个100%从何而来
新疆着力破解水资源制约瓶颈
常德:暴雨中井盖涌水市海绵中心30分钟妥
张家界调度全面做好全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秦皇岛经开区持续推进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建设
烟台4处水塘水库集中改造海绵示范项目月底
2024年北京水生态“体检报告”出炉:河
北京排水集团:系统推进污泥资源化利用
重庆“三江”干流4012个入河排污口整治
热点资讯排行
1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2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3全球最大环保展慕尼黑IFAT中国系列子展
42024中国环博会深圳展 IE expo
5六大主题分会聚焦水利行业热点,尽在9月4
6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7突破性过滤技术问世,可清除水中多种持久性
8英国推出严厉措施阻止水污染
9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102024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学术会议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