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里的水经过地下生物滤净、砾间工法、人工湿地及生物浮岛的净化之后,水质可以得到有效改善;屋面、道路上的水收集净化之后可循环再利用,减轻了市政管网的排水压力……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嘉兴世合理想大地充分融入了低影响开发理念,使项目建设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记者近日从南湖区住建局了解到,为进一步推广低影响开发理念,助力“五水共治”,今年南湖区将嘉兴世合理想大地、绿地8#地块列为了水专项低影响开发示范工程,加上此前已有的可持续发展公园、生态绿道、金都夏宫等多个水专项低影响开发示范工程,南湖区已经拥有多个控制和治理水体污染、保障应用水安全的样本。
低影响开发理念已“发芽”
低影响开发是模拟自然水文条件原理,通过分散、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措施,实现对开发场地增加的径流雨水水量和水质的控制,使建设区域开发建设后的自然水文状态尽量接近于开发前。
“南方雨量多,河流也多,水专项示范工程就是针对这一特点,贯彻低影响开发理念,充分利用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生态草沟等低影响开发措施,达到雨水水质的改善、径流量削减、减少对河流水文破坏的目的。”据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低影响开发技术在南湖区的绿道、公园、住宅中都有所体现。
可持续发展主题公园是南湖区低影响开发的示范公园。公园中的人工湿地种植了睡莲、菖蒲、蝴蝶花、鸢尾、千屈菜、慈姑、水葱等植物,根据不同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划分功能区域后,水生植物可对生活污水、受污染的河水、硬质地面收集的雨水实行一级级净化,最终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除了可持续发展公园,低影响开发技术在南湖区的多条绿道上都有应用。平湖塘绿道沿线的2.5公里低影响开发试验区于2012年完工,该区域通过设置植草浅沟、格栅井等,提高了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率,而科技城、凤桥镇区域内的生态绿道在运用植草浅沟等技术的同时,还使用了适合嘉兴区域气候的水生植物,较好地改善了区域内水环境。
构建小型的生态系统
作为新近入选的水专项低影响开发示范工程,嘉兴世合理想大地在其项目中融入了多项低影响开发技术。
据了解,嘉兴世合理想大地将在项目西侧建立44公顷的生态湿地,王庙塘中的水将经过地下生物滤净、砾间工法及人工湿地等技术净化8天之后才会进入“小镇”的河道,而河道中的水也将用于农业项目的灌溉。与此同时,“小镇”的整个方案设计将减少地下雨水管网使用,取而代之的是生态植被浅沟及雨水花园排水,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屋面、道路的水收集并经过植物区下渗及净化之后,再流入河道内。”嘉兴世合新农村开发有限公司设计部专员何存刚说,雨水资源实现循环利用之后,不仅可以节省市政用水,还可以降低汛期市政雨水管网的排水压力。
同样是作为示范项目,绿地集团也在景观建设方面融入了舒适度、景观智能化、重复利用等理念,使各地块景观设计及实施过程中,严格控制绿地中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面积比大于7:3,从而大大降低不透水铺装的面积,减少了对原有水文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