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于桥水库的水质情况不容乐观,如何更好地保护津城市民的“大水缸”,一直是个重要课题。记者从市环保局获悉,《于桥水库入库河口湿地工程》近日进入环评公示阶段,该工程将在入库河口建立面积超过22平方千米的湿地,减少泥沙入库和氮磷含量,为保护于桥水库水质加上一道“过滤网”。
据悉,于桥水库入库河口湿地工程位于蓟县于桥水库果河入库口附近区域,占地面积超过两个和平区,其主要任务是将于桥水库上游来的引滦输水和一定规模的汛期头场洪水,导入设在库前区域的湿地生态系统进行净化,达到减少营养盐等污染物直接进入水库的目的。
据了解,近些年于桥水库上游来水总氮、总磷呈整体上升趋势,水质虽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但总氮超标,使得上游来水水体处于轻度到中度富营养水平,所以除磷除氮是净化水质的根本。湿地内将种植芦苇、菹草、菱等水生植物,这些植物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目前,工程方已经对其脱氮除磷效果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本项目实施后,每年可削减入库污染物总氮和总磷分别为1168吨和58吨,能有效阻止水体富营养化的进程。
受益的还有当地的野生动物。据介绍,工程区域内原有的鱼塘和农田全部转变为湿地后,人类活动将大幅度减少,为各种鸟类、鱼类及两栖动物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将明显增加,吸引更多的保护鸟类在此觅食、栖息和繁殖,野生动物将逐渐丰富。
按照计划,湿地工程将于本月开工建设,明年7月竣工。届时每年可净化水量5.39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