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在代尔夫特市郊区的6栋漂浮民居外,设计者最初的项目是在鹿特丹市设计了一幢用于会展的漂浮屋。
对于生活在海平面以下成百上千年的荷兰人来说,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这块弹丸之地无时无刻都可能遭受海潮、洪水、海水倒灌等水问题。这也促使荷兰人自古就摸索出一系列治水绝招。近日,记者受邀走访了荷兰各地,了解这个国家的治水经验,从水上“漂浮屋”、抗万年一遇的堤坝、到“为河流让路”的观念,可能都给地球上其他饱受水患之灾的国家地区提供治水的新思路。
借水
把房子造在水上漂
买土地不如买水域
在荷兰代尔夫特市郊区的Harnaschpolder的水路旁,一侧是密密麻麻挤在岸边的房屋,另一侧,则是六栋现代化设计的房屋,被称为“漂浮屋”,是的,它们全部都“漂浮”在水上。
在小小的Harnaschpolder,因为当地有大学,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当地生活,人口数量已经突破10万,日益面临土地面积紧缺的问题。而为了保障城市不受洪灾威胁,荷兰政府规定,城市土地必须有固定的水域面积保有量,“如果到处都是建筑,河流就无处可去,房屋就会被淹,必须留出足够的空间让水可去。”支持“漂浮屋”项目的市议员德佩雷斯说。
要治水又要住房,面对这样的情况,一个好点子就出现了,“为什么不把房子造到水上呢?”
这些屋子像船一样,没有根基深插水底,建设者会先在地面上搭起主要的房屋构架,然后整体摆到水上,房屋沉在水里的部分大约有1.5米多,而身处房内,完全没有摇摆的感觉,就和陆地上的建筑一样稳定。
落地窗几乎取代了所有墙壁,微风从水面吹来,芦苇荡漾。设计师奥勒夫·严森介绍,为了在水上“漂浮”,房屋没用混凝土搭建,而是采用在航空、造船领域上采用的复合材料。260平米总面积的房屋,一共只有40吨重,主要重量位于水面下,正好满足可以漂浮水上,又不会随波摇动的要求。
政府规定,购买城市里的土地用以住房等商用,必须留出同等面积的水域,作为对因为盖房或修路等商用行为占用土地的补偿。
严森介绍,“漂浮屋”和普通房子的价格差不多,虽然建筑材料费用略高,但买水域的钱却比买土地的钱便宜,最终算下来,两者相差无几。
在设计公司DeltaSync总监格拉夫的愿景中,不仅可拥有“漂浮屋”,还能有“漂浮农业”、“漂浮工业”,乃至“漂浮城市”,该公司研究包括“漂浮屋”项目。荷兰进行了大量的围海造地以解决土地短缺的问题,围海造地耗资昂贵,相比之下,“漂浮城”廉价得多,且支持可持续发展。
让水
荷兰政府协商十余年
拆迁户“为河流让路”
荷兰最古老城市奈梅亨正在参与一个前所未有的大项目“为河流让路”。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流经荷兰的多条河流如莱恩河、莱克河、马斯河等因上游来水增多,洪灾威胁加大,荷兰政府因此启动了“为河流让路”项目,在这些河流的39个点进行河流改道、扩展、整治等措施,增大水域面积,水位下降。整个项目投资高达25亿欧元,荷兰所有政府部门都参与。
奈梅亨市地处瓦尔河转弯处,水位越来越高,该河流航道繁忙,因此无法随意扩展水道,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城市里另辟一条“副河”。工地现场满是挖土机、栅栏、建筑废墟,记者坐车20多分钟,仍未驶出庞大的工地现场,不过从工程效果图可见,未来主河与副河间将出现一个新的“岛屿”,两条河间有现代化桥梁衔接,河岸和岛屿将变成该市心脏地带的生态公园。这一单独的项目就耗资近4亿欧元,主要由联邦政府投资,地方政府负责配套工程。
庞大的政府工程当然给普通市民的生活带来影响。记者在现场时,目睹了最后一户拆迁户的房屋建筑垃圾正被挖掘机清除。项目负责人梅勒帕斯介绍,因这一水利项目,有近50户人家进行了拆迁,他们可以选择接受高额补偿费或者其他地方更多的土地。
“我们都往前看了,这或许是机遇,但有时还是会触景生情。”当地一户拆迁户莫妮卡站在新房子前对记者说。14年前,她第一次听说河流要改道,穿过自己所在小镇,自己的家和经营的车库生意将面临拆迁的命运,“一开始我有点接受不了。”
就自己的个案,她与地方政府协商了整整十年,最终达成了她满意的方案。四年前,在得到地方政府就老屋、土地和公司做出赔偿后,她选择在距离原址不远的地方落新家。
“钱方面,是经济危机前的价格,不过因为搬迁,我们也丢失了一些生意,现在什么都需要重建。”莫妮卡说。
防水
4万年一遇防洪标准
堤坝可以“永久安全”
在荷兰,一些更为传统的水利措施,如堤坝技术,依然在延续使用。
在靠海的Zeeland堤坝加固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加固的多个步骤:工程人员挖开原有堤坝,在土壤上覆盖一层合成纤维制成的土工薄膜防渗,铺上颗粒状的过滤石,最后,一块块叠上带有生态物质,可以生长出植物的混凝土砖。这一技术彻底改变了以往阶梯状堤坝的传统模式。
项目经理科兹米特介绍,这段长325公里的堤坝是抗海潮的第一道防线,加固工程耗资7.8亿欧元,最终可以达到抗40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而在被很多人称为母亲河的马斯河河岸,也到处可见堤坝改造工程,有的将堤坝加高,有的将之后移,留给河流更多的面积。在一处短短500米长的实验性改造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4000年一遇已经很高了,但气候变化背景下,(洪水)可能明年就发生了。”因此,工程人员尝试对这500米堤坝进行拓展加高,耗资1.5亿欧元,却可以将抗洪标准提高到四万年一遇。“这就相当于是永久性安全了。”
该项目是荷兰另一个庞大的水利计划“马斯河界联盟”的一部分,这是目前为止荷兰最大的河流改造计划,由联邦、地方政府、研究院以及企业共同参与,预计到2050年,其投入将至少达到200亿欧元。
“我们这边的人曾是穿着雨鞋睡觉的”,林堡省省长帕特里克说,“几十年来,政府一直忽视洪水的风险,堤坝的抵御能力太弱了。现在我们吸取了教训,在尽一切努力减少风险。”
“人不可能战胜自然母亲,唯一办法就是去适应。”9月24日,在鹿特丹举行的国际三角洲大会上,鹿特丹市市长阿布塔拉博在开幕式发言时说,“政府必须动手,不能让市民等待。我尊重我的市民,他们总是说,市长先生,征收更多税吧,把这个问题(水问题)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