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突破治水瓶颈,加快水质好转,根据狐尾藻治污成效明显、景观效果良好、适宜在“水平流缓”水域生长的优势,开发区主动联系中科院专家探索生态治理模式。
8月初,开发区在中心商贸区樟头直江(王家池南断面)和马山镇长双江(宁桑桥断面)2条河道完成了首批狐尾藻试种,共种植狐尾藻面积7000余平方米。为达到净化水质功能和提升环境效果,种植试点按河道水域面积的20%,分岸下水体边缘圈养和中央浮岛圈养2种形式,圈养围栏采用纵向竹桩定位、水下横向加固、水面活动式尼龙绳及浮球窜拉等方式组成。下一步,开发区将做好水质指标监测对比、试点标牌设置、管理养护等后续工作,力争做成“可踏看、可总结、可推广”的狐尾藻治水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