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安徽省庐江县庐南地区部分群众反映“吃水难”问题,引起了各方重视。省市县多方全力以赴,克服困难,全力推动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目前这一民生工程进展迅速,不少乡镇已经告捷,还有一些乡镇正在加紧施工中。
前天,记者来到庐江县乐桥镇老院社区。55岁的农民邢应珍刚从新水厂接通自来水,她打开水龙头,放满一瓢水,笑眯眯地对记者说:“你看看,现在的自来水,一点儿杂质都没有,太干净了!”
邢应珍家原来用的也是自来水,是由当地一家水厂供给的,水厂规模不大。“以前这个水厂的原水一直取自当地的河水,河水时多时少,水不干净,你看我家在窗框下面,花2700元装了一台净水器,将水净化后使用。现在不需要用净水器来‘折腾’,感觉用水更舒坦了。”邢应珍称。
青山绿水怎会“缺水”
庐江县地处皖中,北濒巢湖,南近长江,怎么可能缺水呢?据庐江县水务局副局长金献兵介绍,庐江县紧依大别山脉,环庐多丘陵。群众反映的庐南地区农村人畜饮用水困难一点不假。原因是一方面这些农村水厂大多存在规模小、零星分散、布局不合理、水源地保护难度大以及水质不稳定和运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早期矿藏开采等多方面原因,村民“结构性”缺水,成了生活中的一大难事。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县乡也想了不少办法,打井、挖塘……后期还下大力气招商,采用市场化的办法,陆续建起了多座乡村小水厂,总数达54家,占了合肥市一半。这些小水厂星罗棋布般散落在庐江境内,不同程度地缓解了山区群众吃水难问题。
全方位利用水资源
在得知庐南地区农村人畜饮用水困难这一情况后,合肥市水务局将其列入重点民生工程之一。
今年,市水务局与庐江县相关负责人一起,赴当地村庄进行了实地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首先是整体科学规划,全方面利用水资源;其次是巧用原有管网资源,专家们建议整合乐桥镇的福星水厂、王岗水厂,将其改造为供水站,由规模更大、水源更好的虎洞水厂延伸管网后对其供水;接下来是立项、设计、招投标。根据实施方案,利用省、市民生工程项目支持,庐江县将现有的54家水厂整合为8个水源点、8大水厂。在5年内全县只新建或扩建8 个规模化水厂,整合、优化现有的54家水厂,以解决全县17个镇的居民生活饮水安全问题。
打造农饮安全“互联网”
这种在重点区域采取并购、改造、改善原水水源等方法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被群众誉为“以‘互联网’理念服务居民最后一公里”,此举在全省率先打造了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新模式。
前天上午10点半,记者在金牛镇、万山镇等沿途施工现场看到,施工队正利用挖掘机抢时间、赶进度,加快推进项目施工。随后,记者来到被列为全县8个规模化水厂之一的虎洞水厂,该水厂一期工程日供水能力达到5000吨,上月已正式全面供水。另外,日供水能力在1万吨的张院水厂、瓦洋水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中,瓦洋水厂已完工运行,张院水厂正在进行输水、配水管网铺设。
有数据表明,庐江县重点区域饮用水改造工程项目已完成总体任务的90%,计划9月底完工。该项目实施后,可改善原供水范围内近11万人的饮水问题,尤其是庐江南部矿区饮水安全问题有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