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内,广州51条河涌要告别黑臭、52个内涝点告别“水浸街”。近日,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生态水城建设规划(2014~2020年)》和《广州市生态水城建设实施方案(2014~2016年)》,提出到2016年底,广佛跨界区域16条河涌基本消除劣Ⅴ类;到2020年底,其余27条河涌及8条影响较大的河涌基本消除劣Ⅴ类,完成越秀区登峰街下塘片区等52个内涝点改造
后年中心城区防洪标准达200年一遇
建设生态水城计划将由市长牵头,在“广州市美丽城乡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组织架构下,成立“广州市花城绿城水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进一步完善计划,保障资金的投入、宣传引导的加强以及区域合作,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并明确责任分工。
规划拟定了未来6年内广州生态水城的建设目标,并就第一期实施计划提出具体方案。其中明确,预计到2016年底,城镇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从99.3%提高到100%;基本建成主要江河防洪(潮)减灾体系:中心城区防洪(潮)标准达到200年一遇。此外,珠江前航道亲水节期间水质达到III类;广佛跨界区域16条河涌基本消除劣Ⅴ类,全市基本完成污泥厂内减量处理设施建设。建成深隧排水系统东濠涌试验段工程,对越秀区登峰街下塘片区、荔湾区连登社区、海珠区江晓路片区、天河区大观路周边、白云区同德围横滘片区、黄埔区黄埔东路(夏园—沙步段)周边片区等35宗易涝区域实施排水改造工程。
到2020年底,建设驷马涌、西濠涌、猎德涌等深层隧道排水系统;对越秀区木排头片区、白云区武警学院片区、黄埔区南岗亨元片区、海珠区石榴岗片区等17个内涝点进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