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马河常平镇陈屋贝村段排出墨色污水的排污口。
东莞市环保局日前通报,今年1至9月石马河口主要污染物平均值(除化学需氧量平均值略有下降)增高,水污染状况有所反弹。
石马河是我市重点流域整治对象。省、市高度重视石马河污染整治工作。按照《东莞市2014年度石马河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我市提出26项重点整治任务,细化为70项工作内容,明确工作进度、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求市环保、水务、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和流域七镇,必须严格按照工作进度安排,落实整治任务。随后,市人大和市政府督查室定期开展现场督查和工作座谈,市环保局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全面加大监管力度。
自任务下发以来,已过去半年。虽然市镇两级及相关部门积极部署,抓早抓实抓细,但由于资金投入压力较大,受行政审批、征地拆迁的影响,在工作推进中,遇到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目前水质改善状况不尽如人意,与去年同期对比,今年1至9月,我市考核断面石马河口主要污染物除化学需氧量平均值略有下降外,氨氮、总磷平均值均出现反弹。
按照省工作要求,今年我市石马河流域各镇需建成截污次支管网100公里,完成干管建设,打通断头管;完成塘厦、桥头、谢岗、清溪和凤岗等5家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的前期工作,具备动工条件;今年年底前将建成常平环保专业基地并投入运行;每镇至少完成一条内河涌整治任务;推动清溪(樟木头)环保热电厂、桥头大东洲填埋场和凤岗中心区的垃圾填埋场整治工作。
据了解,目前,各镇截污次支管网建设仍处于前期工作阶段,均未进入施工阶段;部分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预计年底前无法完成前期工程;常平环保专业基地已具备接纳企业搬迁进驻的条件;常平、清溪镇整治相对滞后,预计年内无法完成木伦河、清溪河(下段)河涌整治,其余各镇内河涌整治工程已启动建设;清溪(樟木头)环保热电厂仍未确定选址,桥头大东洲填埋场前期工作进展缓慢。整体而言,石马河流域各项整治工作进度仍不理想。
记者暗访
截污管网遭遇“最后一公里”难题
作为近年来我市重点整治对象,石马河目前整治工作遇到什么样的“硬骨头”?10月17日,本报记者对石马河流域进行暗访发现,部分污水处理设施早已建好,因为“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未解决,导致无法投入使用。
站点①:桥头大东洲垃圾填埋场
散发恶臭整治慢
桥头大东洲简易垃圾填埋场,位于桥头镇东江村与惠州市潼湖镇交界处,该填埋场占地面积约50亩,2010年3月开始使用至今,已填埋垃圾10万吨左右。
记者驱车来到现场,在距离垃圾填埋场尚有近500米处,各类垃圾的酸臭味便扑鼻而来,让人顿感恶心,不得不捂鼻前行。而在距离垃圾填埋场不到200米的距离,便矗立着一座座两三层高的居民楼。附近村民反映,自从垃圾填埋场设立以来,他们的生活便饱受其困扰,尽管多次投诉,均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此外,垃圾场也给石马河流域带来环境污染。
针对这一情况,市环保局表示,为加快大东洲垃圾填埋场整治,改善周边环境,2013年,市政府以中以合作为契机,将该项目列为中以产业合作的示范项目,计划采用以色列专有处理技术,投入590万元建设渗沥液处理工程。填埋场完全封场后,可作为学校的环保教育基地及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按照工作进度,该项目应于今年年底前完成竣工验收。但截至目前,该项目前期工作进展缓慢,动工日期还未确定。
站点②:常平陈屋贝村
排污口排出墨色污水
常平陈屋贝村的石马河河堤旁、靠近虎岗高速的高架桥下,记者发现了一个排污口,排污口不断有污水排出,将排污口连接石马河的引渠染成墨黑色,与不远处石马河主河道河水形成鲜明对比。
据市环保局介绍,截至目前,东莞石马河流域内已建成12座污水厂,污水处理规模达58.5万吨/日。但是,由于配套污水次支管网不完善,截污率不高,流域内存在很多未截流而直接排入石马河的排污口,加重石马河污染负荷。
2014年初,市环保局对石马河干流的排污口进行全面排查。排查发现,位于石马河干流沿线的排污口共有21个,除其中5个排污口已封填或者干涸没有采样监测外,其余16个排污口水质均劣于地表水Ⅴ类标准,且均为一级排污口。由于大部分排污口水量较少,难以估算流量,故难以统计各排污口的通量。
以常平镇为例,常平镇属于石马河流域的有陈屋贝、九江水、司马、郎洲等4个社区,由于截污管网不完善,其中陈屋贝约7500常住人口及2家重污染企业,污水通过陈屋贝排水闸直排石马河;司马村和麦元村约3万常住人口以及7家重污染企业,污水则通过司马排水闸直排石马河。
站点③:塘厦石桥头村
截污管网建成7年未通水
塘厦镇石桥头附近铁路旁的一处工地大部分杂草丛生,裸露在外的一个圈形水泥围井,下面就是早已建成截污管网的断头处。
据了解,截污管网早在2007年便大部分建设完毕,可至今还没派上用场。“我们是从2006年开始动工建设的,2007年完工,总投资约2000多万元,管网总长度为8.96公里,原本计划用于将石桥头附近的生活污水及达标排放的生产污水集中收集,送到铁路另一侧的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在场的工程相关工作人员说,正是因为要穿过铁路,所以建好了却迟迟没有运行,无法发挥它的作用。
“塘厦镇一向重视环保设施建设,近年来,镇财政投入大量资金,建成截污主干管网33.96公里,截污次支管网30.162公里。但目前该镇截污主干管网仍未接通,主要是穿越铁路的三处施工点受影响。” 谈及断头管存在的原因,市环保局相关人员表示,前期是与铁路管理部门沟通耗时问题,目前却是塘厦镇政府未同意穿越铁路护管的验收意见,导致穿越铁路处的主干管网无法投入使用。
在常平,由于同样的原因,该镇穿越铁路的一处主干管网无法进入施工阶段;而谢岗镇已完成护管的验收工作,目前已完成截污主干管网的施工建设。
据了解,目前,石马河流域已建成截污主干管网163.78公里,但实际运行成效却不显着。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部分主干管网未接通,塘厦、常平和谢岗镇仍有断头管未打通,导致已建成的主干管网未能切实发挥效用;二是截污次支管网尚不完善,相当一部分的生活污水未能进入主干管网,污水收集率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