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在安徽合肥召开的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说:地下管线老化造成停水、停电、停气时有发生,燃气管道、暖气管道事故频发,管道“跑冒滴漏”严重。以自来水为例,我国平均漏失率为15.7%,有些地方甚至高达30%以上,而发达国家最高水平是6%至8%。管道漏失导致我国每年流失自来水7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一年“漏”掉一个太湖,足够1亿城市人口使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的脚步,各个城市都高楼林立,城市交通交错纵横。中国如同一颗生机勃勃、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而地面以下,却是老旧失修、杂乱交错的景象。地下管网作为城市的“里子”,是一项庞大而长期的工程,近年来,一些城市因排水不畅带来的内涝,因年久失修造成的管道爆炸都给群众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饱受市民诟病,城市管网建设“重地上轻地下”已成顽疾。100多年前,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现在政府监管不到位,日常监管变成事后处理,同时缺乏地下管网数据分析,各城市对地下管网家底不清,加之目前只有专业管线的法律,没有管线综合管理的法规,由此也埋下了许多安全隐患。具体说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规划缺乏。城市建设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管网密度越来越大,个别地方的城市规划,从城镇体系,用地规模、园林绿地、景观风貌、环境保护到市政工程都比较全面,但管网规划特别是管网方面的详细规划不是很充分,造成了管网建设的无序和效能低下。二是权责不清。以自来水管网为例,自来水管道归自来水公司,那谁来约束自来水公司呢?管网老化、自来水严重跑漏谁来负责?漏失了这么多的水会对自来水公司造成经济损失吗?显然不会!漏失的损失最终还是算在了制水成本中,分摊到了市民身上,这样自来水公司又怎么会有改管的动力呢?
细节处见民生。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是城市建设中的“血脉”和“生命线”,各级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责任意识,切实转变观念,用个多的责任心做好这项“良心工程”。面对地下管网的“历史欠账”,要积极进行管网改造,地下管网的建设绝非一劳永逸,还要进行长期、常态的维护,建立长效机制,出台全面的规章制度、明确权责,让我们城市的地下管网经得起时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