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的刘大爷是卧龙湖畔的老户,在湖边的顺山屯住了大半辈子。
“十多年前,连年干旱加上上游截流断水,卧龙湖的水位每年都在下降,眼瞅着湖心就要见底儿,那场景儿真叫人痛心啊! ”
2011年,卧龙湖生态区保护与利用列入沈阳市重点工程。沈阳市按照外湖保护、内湖利用的目标,筹集资金约14亿元,全面推进实施生态恢复、湿地建设等48个项目。
“短短几年光景,过去的老屋都变绿地了,咱和乡邻们告别了低矮潮湿的‘趴趴房’,住上了湖边的景观房。 ”刘大爷说。
卧龙湖畔的顺山屯 700多户、3200多名村民全部搬入了新家——顺山新村。康平县政府拿出最好的地块,建起20栋、800套新楼房,让他们跟城里人一样过上了幸福生活。
卧龙湖正在发生的变化只是我省大力实施“碧水工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省围绕保护和改善全省河流、饮用水源地、湖库、近岸海域等水体环境,全面实施“碧水工程”,坚持治理与开发并重。 2013年1月,辽河从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中率先摘掉重度污染的帽子。在辽河、大小凌河流域和其他流域,加快形成生态带、旅游带、城镇带。辽河流域将建设以湿地公园、观光廊道、生态小镇和农家乐为重点的生态旅游景区,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区。
从劣五类水质的河流,到水清岸绿,辽河发生了巨大变化。截至2013年年末,辽河流域水质同比明显改善,干流断面全年各月符合四类水质标准,支流入河口断面符合五类水质标准,全流域为轻度污染。全省6条主要河流干流、支流90个断面各月水质全部达到预期目标,达标率均为100%。全省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总达标率为95.3%,大连、丹东和葫芦岛3个城市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近岸海域水质以优良为主,一、二类海水面积之和占监测总面积的85%以上,无劣四类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