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环保厅近日公布了2014年第三季度广东重点河流水质状况,水质污染严重的前五位依次是茅洲河、观澜河、深圳河、独水河和石井河。深圳独揽“前三甲”!对此,深圳市人居环境委生态处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去年同期相比,茅洲河水质有所下降主要是受目前在建河道整治工程施工影响。
水质污染严重 各有各原因
为何茅洲河、观澜河等河流水质污染进一步加重,导致包揽省内水质污染严重河流“前三甲”?市人居环境委生态处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与去年同期相比,布吉河、大沙河、茅洲河、凤塘河、新洲河水质有所下降,主要是受目前在建的河道整治工程施工影响。其中布吉河(原特区内)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二期、大沙河中下游段综合整治工程和茅洲河中上游段综合整治工程三项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目前正在施工。由于河道整治包括驳岸改造、截污箱涵建设、底泥疏浚等,施工期间易造成河流扰动、水土流失,以及沿线污水漏排入河等,对河道水质有较大影响。另外,凤塘河今年7月至11月正在进行清淤工程,新洲河口正在建设深圳市红树林生态公园,两项工程均位于监测断面附近,对河流水质影响也较大。
观澜河水质总体上逐年改善,今年三季度有所反弹,主要原因是观澜河支流岗头河临时橡胶坝在雨季为行洪考虑拆除后,造成原由坂雪岗污水厂处理的岗头河污水直排观澜河,8月底已建成临时橡胶坝。“待相关工程完工后,深圳河流水质会逐步恢复,同时我们也会进一步优化施工组织,尽量减少施工期环境影响。”
河流情况复杂 治理需部门联动
据深圳人居环境部门数据显示,全市310条河流中,有173条黑臭。近年来市政府投入巨资治理河流污染,虽然部分河流得以改观,但像茅洲河、观澜河这样的“黑臭”河流依然存在。到底该怎样整治才能让“黑臭”河流早日“脱污”?记者采访了几位资深治水专家。
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高级工程师郑政介绍,全市310条河流总长999千米,经整治,达标河长仅占24.4%。“深圳河流情况较为复杂,大部分河流位于密集城区或软基区域,施工安全保障难,雨源型河道众多,补水水源比较稀缺,需要市、区、街道、水务、环保、规划、住建各职能部门协作联动,克服‘征拆难’和资金的保障压力。”
深圳市水务咨询公司总工程师邓学让认为,目前深圳河流生态呈现出“区域不平衡发展”格局。原关内河流治理达标率可达60%以上,原关外还不及50%。而已按生态文明标准建成的8条河流中,有6条位于原关内,宝安、坪山、大鹏、光明等区(新区)尚未建成生态样板河流。“原关外的很多河流是又黑又臭,基本上把河流当作了城市中‘不加盖子的下水道’,例如茅洲河流域的多数河流。”邓学让介绍说,深圳近期目标是旱季全部截取因漏排而流入河道的市政污水和少量污染较大的初期雨水,使河水基本不黑不臭。远期将通过正在开展的市政管网正本清源工作,加强河道管网维护及其他非工程措施,实现水清岸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