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国家在北京、西安、包头最早建立了地质环境监测站,陆续建设了地下水均衡实验厂和大量的地下水监测孔。从1982年至1984年,包头市内的国家级地下水监测孔数量达到170个左右,地下水监测孔很少遭到破坏。而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土地开发利用的加快,170个地下水监测孔被铲的铲、锯的锯,如今常规监测孔仅剩下不到60个。
说到包头地下水监测孔目前的处境,内蒙古地质环境监测院包头分院屈工表现出一脸的无奈。他说,目前地下水监测孔的保护全靠自觉,维护之力无比单薄。包头是极度缺水的城市,过去的监测孔均匀布置,一个月观测三次,每年进行两次统测,一年取100个水样,准确掌握了包头市地下水水位、水质动态变化情况,为保障包头市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如今少了这么多,一方面影响了地下水动态监测,另一方面若重新凿建新孔的话,费用极高,按照每米1000元的造价,一眼80米的监测孔就要8万元。拿包头市一个被埋的200多米的监测孔为例,若再打一眼的费用就高达20万元。
屈工同时反映,地下水监测孔保护难的尴尬处境不仅仅存在于包头,他说,这种情况在全国普遍存在,伴随土地开发利用的热潮,人们取小利而舍大义,让地下水监测孔无立锥之地,这将对地下水的保护产生巨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