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绿中,本是丽水市区一景。
作为市区两大内河之一,丽阳坑水系由丽阳坑和五一溪、福灵寺坑组成,自北往南,呈现“双流并行”格局。
其中,丽阳坑源于市区北部骑龙山南麓,流经白云森林公园,穿越灯塔新村等小区,在城区西部的溪口与五一溪汇合,流入南明湖。五一溪与福灵寺坑汇为一道,经城西村、丽水学院、学院附高,在溪口入湖。
自丽阳坑水系启动水环境综合整治以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通过在水系上、中、下游河道有汇流分支的断面设点,每月开展一次全面的定点水质监测工作,以锁定“问题”河段,为开展治理提供依据。
日前,记者从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拿到了采样日期为11月10日、检测日期为11月11日的丽阳坑水系的11月“体检报告”。
水质监测报告中显示了10个点的水质类别,分别为丽阳坑上游(Ⅰ类)、山水嘉苑(Ⅱ类)、灯塔小区(Ⅴ类)、电大桥下(Ⅴ类)、溪口大桥交汇处(Ⅲ类),以及福灵寺坑上游(Ⅱ类)、五一溪坝下(Ⅱ类)、福灵寺坑(劣Ⅴ类)、丽水学院(劣Ⅴ类)、附高内(劣Ⅴ类)。
不难发现,丽阳坑沿线的点位水质均为Ⅴ类及以上,五一溪的下游点位水质却以劣Ⅴ类居多。同时,记者在点位取水采样的样品描述一栏中发现,来自丽水学院和附高内的取水样品“略浑”,其他点位样品均为“清”。
两条河道的水质,缘何“泾渭分明”?为此,记者请教了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丽阳坑水质监测的专家和工作人员,以求了解数据背后的丽阳坑水质情况。
“从本次监测结果来看,福灵寺坑、丽水学院、附高内三个点位水质处于劣Ⅴ类,主要是因为氨氮和总磷两个项目超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氨氮项目的V类水标准为≦2.0mg/L,福灵寺坑、丽水学院、附高内三个点分别为6.18mg/L、6.98mg/L和14.1mg/L;总磷项目的V类水标准为≦0.4,这三个点分别为0.468mg/L、1.05mg/L和1.59mg/L,均未达标。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专家表示,水质的监测是动态变化的,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它受水量、天气、污染物排放等因素的直接影响,需要经过较长时期内的持续监测才能准确反映水质情况。
“水体流动性差,水质就容易变差。进入冬季,丽阳坑水系也迎来了枯水期。这段时间以来,可以明显发现五一溪和丽阳坑河道的水量小、流速慢。”参与取水采样的工作人员还回忆说,在学院附高内采样时,虽然污水经过微动力设备处理排放,但因为河道水量小,流水不畅,导致水中的微生物发酵,还能闻到水体发臭的味道。
“在五一溪上游,福灵寺坑经过城中村和大片农田,农村面源污染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也使得污染物进入了水中。”专家认为,氨氮、总磷超标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农村面源污染以及生活污水(如含磷洗衣粉)等污染。要尽快摘除“劣Ⅴ类”的帽子,还必须在临时截污工程、农村污水治理、内河引水等方面下功夫。
“工程治水”是保证水质的根本手段。记者从丽阳坑“河长制”办公室了解到,目前,丽阳坑下游污水收集处理工程等控制性工程还在建设之中。能有效提升五一溪水质的教工路和丽阳街西段整治项目,现处于政策处理和前期工作。同时,三岩寺区块、丽光村及城西村雨污分流改造项目还在加快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