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宜兴水产有限公司及当地渔政部门每天组织12条渔船在太湖指定水域投放蚬苗。记者昨天在太湖西岸宜兴城东港看到,满载蚬苗的渔船正在集中放流。宜兴农林局水产畜牧站站长毛颖介绍,宜兴从1996年起逐年向太湖投放蚬苗,今年投放量将超过1000吨,是历年来投放量最大的一次。
据水产专家介绍,太湖蚬的生长期为一年左右。太湖蚬即河蚬,是绿色贝类生物,能够吸附水体中的氮和磷,和太湖花白鲢一起,构成立体式净化太湖水质的生物屏障,对减轻太湖水体污染和抑制蓝藻爆发具有积极作用。太湖蚬还是当地渔民捕捞的重要水产品,是宜兴水产有限公司采集加工和出口创汇的重要水产品。
“蚬肉是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种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一直供不应求,也是宜兴市传统的出口水产品。”宜兴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初介绍,宜兴过去每年出口太湖蚬近万吨,创汇200余万美元。但是2007年出现太湖水质问题后,昔日合作融洽的国际客商宁可承担违约金,也不愿与宜兴方面合作了。宜兴水产有限公司只得舍近求远,到苏北洪泽湖承包水面养殖河蚬。宜兴沿太湖地区渔民因此损失不小。可喜的是,从去年开始,太湖水质明显好转,宜兴水产有限公司去年成功将太湖蚬出口到日本、韩国等,昔日中断的太湖蚬出口贸易恢复正常。
截至昨天下午,蚬苗投放太湖工作仍在进行中,预计要5个工作日完成。此次蚬苗的投放范围为太湖生态清淤一期、二期工程的一万多亩水域,“清一块,投一块”,分批投放。投放一年后即可组织捕捞成品蚬,加工出口,这样既能净化太湖水质,又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