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氯,正常;pH值,正常;浊度,正常……”11月19日,息烽县西山水厂负责人毛子明指着水质自动监测仪屏幕说:“这几年,我们的水质没有一次不合格,水质达标已经是常态喽。”
毛子明介绍,西山水厂承担着近6万人的供水任务。从水厂到水龙头,还有很多关卡,自动检测系统就是重要的一关。水质自动检测仪24小时全天候运行,每天的监测记录多达480余次。水质一旦出现问题,检测仪就会连续发出“嘟”的报警声。
监测水质的,不光有科学仪器。在西山水厂院内,水池里几条游弋的鱼并不起眼。毛子明说,别小看它们,这可是水厂的特殊“水质检测员”。如果鱼发生异常,工作人员会立即关闭总阀门,对水进行分析检查,确保老百姓喝到“安全水”。
距西山水厂5.3公里的小桥河水库库区,是水厂的水源地。工作人员邵文强说,每天他都要和同伴围着水库巡逻好几遍。
为防止群众的生产生活对水源地造成污染,息烽县不断加强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管理。在重点水源地库区实行封闭式管理,禁止外来人员入内,禁止在库区倾倒垃圾、钓鱼、游泳、爆破、采石等一切影响水源地水质的活动;在库区实行24小时值班制,管理人员每天要对水库开展安全巡查、水位观测、处理水面漂浮物等。
今年,息烽县在重点饮用水源地设置宣传标牌、水源保护区等界桩29块,在小桥河水库一级保护区设置围栏3878米,禁止在水源保护区新建任何对水体有影响的项目,同时取缔保护区内所有违法建筑和排污口,确保水安全。
站在库区高处望去,郁郁葱葱的树木一眼望不到边。息烽县水利局工作人员方红说,这是息烽在饮用水水源地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成果。
近年来,息烽县注重提高水源地的生态承载能力,在重点饮用水源地种植水源涵养林,覆盖总面积达7.5余万亩,大大改善了县域水源地的流量和水质。
“按照每亩林地比无林地至少能多蓄水20立方米的标准来算,7.5万亩森林蓄水量相当于一座150万立方米的小水库。”方红边计算边说,森林植被就是一个天然的储水池,城市平均每人每月4立方米的用水量,150万立方米的储水量就能解决3万多人一年的用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