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城县环保部门在工业园区10家严重影响盱江流域水环境的医药、化工、造纸等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控设施,给它们戴上生态“紧箍咒”。这是南城县全力强化水资源保护管理、悉心守好“大水缸”的一个新举措。
南城县境内拥有盱江河、黎滩河等大小河流10余条,还拥有廖坊、洪门大中型水库两座和小型水库80多座、山塘1万多口,全县水域面积达160万亩……为了护好这些“财富”,该县坚持宁少GDP、不染“一缸水”的科学发展观,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和激励机制,制订出台了《生态环境保护考评细则》,建立了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实行考核结果与生态补偿相挂钩。为切实改善水环境,该县投入近亿元先后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河东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两座污水处理厂,保证了重点行业水耗、水污染排放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为减少面源污染,仅今年该县就关闭了水源地上游的万年桥建材有限公司、三强水泥有限公司等7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五小”企业以及路坪采石厂、南源石场、曹坊石场等10余家矿山污染企业,还对4家轻微水污染企业进行了整体搬迁。同时,该县不断加强流域干支流源头、水源涵养区的生态保护,有效改善水源地的生态环境。此外,该县还投入保护水源地资金600多万元在麻源水库、洪门水库、盱江流域上游建设综合垃圾填埋场,聘请了生态管护员100多人,共建水源涵养林、生态防护林4万多亩。“以湖为点,以河为脉,以绿为体”筑牢了水生态防线,“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系统已基本形成。
“靠水吃水”是该县近5万水乡渔民传统生活写照,为了实现生态好起来的同时群众口袋鼓起来,该县大力实施“水岸联姻”工程,大力发展“猪(牛、羊)—沼—鱼—果(蔗、菜、草)”的立体生态农业,通过把畜禽粪便作原料用于养鱼、为果树牧草提供肥料,再用牧草喂鱼和饲养禽畜,从而节省了消耗,实现了循环综合利用,打造出一条完整的链条式水岸经济效益体系。目前该县发展生态养猪20多万头、肉牛5000多头、鸡鸭160万羽,种植生态精品水果10万亩、无公害商品蔬菜1.4万亩、优质牧草2.05万亩。同时,大力推进渔业发展,在库区、湖区全面推广水产业生态养殖,对盱江流域、洪门水库等保护区部分网箱进行了整体拆除,对1.2万亩老化池塘进行了生态改造。到目前,全县共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面积11.5万亩,拥有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1个,设施渔业比重达到20%以上,今年全县水产品总量预计突破4万吨,渔业产值达5.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