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饮用水中的抗生素残留,最靠谱的办法是从源头上阻断污染路径。这就需要制定政策治理抗生素滥用问题;同时,环境监管工作要不留死角。
日前,央视记者联合专业机构取样检测发现,我国部分地表水抗生素含量惊人,甚至在南京居民家中的自来水中也检出了抗生素。记者在暗访中发现,山东鲁抗医药向京杭大运河大量偷排抗生素污水,浓度超自然水体10000倍。南京水务集团回应称,目前供水水质达标,国家饮用水标准并无抗生素指标检测标准。
网友用“喝水如吃药”来评价此事固然有些夸张,但我国饮用水受抗生素药物污染严重,却是不争的事实。据报道,长江入海口,黄浦江、珠江、辽河、海河等河流部分点位都曾检出抗生素,珠江广州段污染尤其严重;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学通报》一篇文章披露,中国已有约68种抗生素在地表水环境中被检出,且浓度严重超标。
上述事实首先暴露了我国抗生素滥用的现实。长期以来,抗生素滥用问题饱受公众诟病:有报告称,中国抗生素人均年消费量约138克,相当于美国的10倍;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肖永红教授等专家调查推算,我国养殖业每年使用抗生素9.7万吨,占抗生素年总产量的46.1%。超量抗生素直接或间接污染水质,给饮水安全埋下隐患。
这也暴露出我国饮用水检测标准尚不健全。在我国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106项指标中,并没有抗生素检测标准。正因如此,在饮用水含抗生素事件遭曝光后,即使样本中抗生素浓度超自然水体10000倍,有关部门依然坚称水质“达标”。问题是,如果标准本身不健全,“达标”也难以名副其实。
此外,这还暴露出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失职。从央视报道可知,山东鲁抗医药长期偷排抗生素污水,当地民众都能明显闻到浓重的药味,监管部门却视而不见。究其因,或者是负责向环保部门传送监测数据的第三方运营公司在数据上做了手脚,也可能是排污企业每次都能在环保部门突击检查前收到风声。
饮水问题事关民众的生命健康和公共安全,有关专家以“水里有点抗生素没关系”敷衍民众,显然是极不负责任的。这也让人纳闷:为何自来水有“恙”,“凶手”却往往不在检测范围?如果此事暴露的三大漏洞不能及时堵上,难保会有其他有害物质像抗生素一样,大量渗入饮用水之中而不被觉察。有鉴于此,必须重视饮用水遭遇抗生素污染的问题,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查漏补缺。
消除饮用水中的抗生素残留,最靠谱的办法是从源头上阻断污染路径。这就需要制定政策治理抗生素滥用问题,如在医疗领域减少抗生素依赖,以及对养殖业使用抗生素加以规范和限制;同时,环境监管工作要不留死角,要将每一个环节落到实处,做好水质监测和排污监管工作。此外,不妨以此次媒体报道为契机,对全国水污染问题展开系统性排查,并适当完善饮用水检测标准,增加针对性检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