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地下管网老化、雨污合流等原因,每到雨季,松原市城区街路多处出现不同程度的内涝,使在附近生活的居民叫苦不迭。
松原市委、市政府本着为百姓解忧、为城市未来负责的态度,迎难而上,带领全市各部门按照“规划先行”、“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以“一步到位”、“一劳久逸”、“一改到底”的决心,从2014年4月末开始,对松原大路、乌兰大街、郭尔罗斯大路等14条道路50公里排水管网进行扩大管径、雨污分流,水、热、电、气等管网改造、路面建设、美化亮化同步进行。
为了让这项惠民工程既能立竿见影,又具“后发优势”,松原市委、市政府在不断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探索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民生投入机制,有效化解资金瓶颈,多方筹资12.7亿元。
明确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自上而下,一级对一级层层加压,促进工程的高标准实施。加强工程秩序管理,每个工程项目都建立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保证工程的有计划施工。在施工进度管理方面,充分考虑到天气、材料采购、运输等综合因素,对技术和施工人员进行合理调配,统筹安排。特别是城区主要街路,采取封闭施工后,道路交通压力大,为此,在遵循操作规范的基础上,把工程分成若干段,采取多节点、多路段同时施工的办法,加快施工进度,最大限度地缩短工期。
牢记责任严把安全关,加强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制度,落实安全责任人,实行痕迹管理。建立完善的检查验收制度,坚持每一环节的检查验收工作都做到制度化、长态化。实行岗位责任落实,在各个节点上明确责任人,通过召开定期例会,及时调度工程进度,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纪律约束,设立公开监督举报电话,随时接受群众监督举报。
郭尔罗斯大路下穿哈达大街桥涵改建工程,主体及路面工程完成总工程量的100%,排水管线工程全部完工;锦江大街至哈达大街的松原大路道路综合改造工程,排水管线、沥青混凝土路面铺装、路灯工程已经全部完工,其他工程的排水管线改造也已完成……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现在的松原已不再有雨季时的内涝尴尬,城市建设中的一大顽疾得到有效解决,有“里”有“面”的良心工程受到了老百姓的交口称赞。在乌兰大街边开店的张先生说:“道路‘开膛破肚’虽然暂时影响了我们的生意,但能够彻底解决城市内涝,大家也打心眼儿里高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