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城区45个内涝点升级改造完成38个
地势低洼管网陈旧 改造升级难度太大
剩余7处内涝点将健全应急机制
目前,市城区的内涝点现状如何?近日,记者从市政管理处获悉,据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市城区范围内共有45个内涝点,截至目前,市政部门累计完成了38个内涝点的升级改造工程,而剩余7个内涝点因地势、建设等原因,现目前无法实现彻底改造。
45个内涝点
现已升级改造完成38个
2013年“6·30”特大暴雨后,据建设部门统计,我市共有内涝点45个。“在‘6·30’暴雨后,我们立即对全市市政排污管网进行了统一排查,发现全市内涝点形成的主要原因为地势低洼、开发商擅自改变排污管道规格等。”市政管理处相关负责人罗国富介绍,美宁万象春天内涝点的成因为施工方擅自将宽1.8米、高1.65米的主排污渠更改为直径0.8米的排污管道,形成排水瓶颈,导致开善东路以北片区出现内涝;而介福东路造纸厂片区夜市因为在修建围墙时占用了过水断面,形成130米排水瓶颈,导致金港名都片区出现严重内涝……
记者了解到,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市建设部门组织船山区、国开区对城区45处内涝点进行了整治,通过整治排水管网、增设改造雨水口、增设排涝雨水井、清淘全区管网等方式,在对原有排污系统升级改造的同时,大力推进雨污管网分流改造。截至目前,累计完成了38个内涝点的整治改造任务,而剩余7个内涝点因改造难度大,无法实施彻底改造,目前相关部门仍在认真研究优化实施方案。
改造难度大
7个内涝点无法彻底整改
据介绍,现目前无法彻底改造的7个内涝点为南小区片区、马房街片区、明月河船山区人事局宿舍片区、兴宁路片区、明月中路、川中大市场片区、天宫南路片区。而其中明月河原船山区人事局宿舍片区、马房街片区、川中大市场片区3个点位因地势过于低洼,若要彻底改造,需要增高地面高程,重新安装铺设排水管网,投资较大。而在一些点位,排污管道位于建筑下方,若要对管道进行更换,则需要拆除上方建筑,实施难度太大。
“对这些无法彻底整改的区域,为了保障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出行,我们采取了‘截、引、疏、淘’的方式,缓解这些区域排污排水压力。”罗国富介绍,例如在马房街片区修筑截留槽,解决德胜路雨污倒流进马房街的问题,同时对马房街原有破旧、落后管网实施改造,并在公园西路增设排污管道,将马房街流出的污水引入城河南巷主排水渠。“再加上我们和社区加强日常疏通和清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马房街片区排污压力。”罗国富介绍,若要彻底杜绝7处内涝点再次出现内涝,则需待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
健全应急机制
将内涝灾害影响降至最低
通过“截、引、疏、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内涝点的排水压力,但这些方法仍治标不治本,无法彻底杜绝马房街等片区的内涝问题,而在下一个汛期到来时,如何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出行,将内涝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对此罗国富介绍,目前全市已经出台了排水防涝应急方案,在地势低洼的内涝点由辖区主管部门配发了抽水泵,24小时作业抽排污水,加大内涝点排污能力,同时部分严重区域由市政部门配发了汽油水泵,遭遇雨水天气由专人负责抽水作业。同时市政部门购置了专业移动抽水泵车,对内涝区域实现流动排水作业。
同时罗国富介绍,市政部门还将加大对易涝区域的监管力度,绘制城区主要内涝点分布图,联同各辖区责任单位,明确专人在内涝出现时撬开井盖增大排水量和守护检查井,加强对社区、街道办人员培训,定期组织防涝演练,提升辖区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内涝出现时对居民的影响和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
严管疏导“两条腿”走路
射洪治理城市环境顽疾
如何解决城市烧烤夜市扰民和游商小贩占道经营,这一困扰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顽疾?不管是遂宁城区,还是各个区县,或者是全国各大城市,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前不久,射洪县治理办会同县城管执法局,对县城区的乱搭茶摊鸭棚、乱摆烧烤摊点等“城市病”,进行了“回头看”式巡查。同时,因地制宜,在县城桂仙路、南涪小区、曾家湾、新木材市场、射中软足坡等背街小巷,对设置的便民服务摊区进行了巡视,并再三叮嘱相关人员,加强管理,抓好卫生保洁和秩序维护。
据介绍,针对河道内茶摊鸭棚、夜市占道、建渣乱倒等“城市病”,射洪县采取了严管和疏导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彻底治理城市环境顽疾,突出城市管理的“五个疏导”,创新机制狠抓河道整治、夜市管理、“门前三包”、便民服务摊区和建渣消纳场所建设等工作,在规范引导和科学安置方面狠下功夫,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让夜市扰民、小贩占道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