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有媒体曝出南京自来水检出阿莫西林,饮用水安全再上风口浪尖。在南京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城乡饮用水安全问题也成了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多个提案与此相关,包括加快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推进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等方面。
台盟南京市委张建兰委员认为,影响居民饮用水安全的主要有四个因素。首先是取水口周边污染问题,“取水口的安全管理与控制是重中之重,水源控制好才能让城市居民喝上放心水。” 其次,水厂的工艺较为落后,以氯气消毒等处理方法存在一定副作用,管网污染、二次供水的污染等问题也不容忽视。“水在二次供水水箱里存放的时间过长,造成消毒剂含量变少,容易产生微生物。此外由于管理不严,有些二次供水的蓄水池没有盖子、密闭性不好等等,也会因尘埃、蚊虫产生二次污染。”她说。
张建兰建议,要加强对南京市六大饮用水取水口的安全管理与控制,除了定期对取水口巡查、对水质检测外,更重要的是将重污染源搬离。同时,改造现有的自来水工艺,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中的砂石过滤改为“超过滤”,利用加压膜分离技术,彻底滤除水中的细菌、铁锈、胶体等有害物质,保留水中原有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更新、改造陈旧自来水管道,减少管网的污染,特别是把老旧小区的自来水管网列入更新、改造重点。
针对二次供水的污染问题 ,2013年4月,南京市住建委下发了《南京市主城六区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实施意见》,原计划两年时间基本完成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作,但实际改造进度较为缓慢。南京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城市建设)委员会主任贾德裕认为,资金配套不到位是最大的瓶颈,“房子建好了,开发商就走了,物业公司光靠物业费难以承担,让老百姓自费他们又不乐意,这决定了势必由政府来承担。”他建议,此前《实施意见》中提出的市区政府和供水单位承担的三分之二资金要确保到位,对一些改制或破产企业,筹措不到的资金,区级政府没有财力兜底的,建议市政府加大投入,实行专项补助,守住“最后一公里”水质安全关。
南京市溧水区副区长于玛莉委员还呼吁,要完善规划,坚持防治并重、建管并重,各级政府应努力探索新的投入机制,通过增加公共财政投入,积极扶持引导,及时制订各种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用于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