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配供水、灌溉农田、安全航运……跨过今年1月,潮州供水枢纽工程正式运行已经整整8个年头了。日前,记者从广东省潮州供水枢纽管理处了解到,该枢纽建成以来,在供配水、灌溉、航运等方面所发挥出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凸显了造福粤东1000多万群众的宗旨,被誉为“潮汕人民的生命线工程”。
年调水超200亿m3
缓解供水灌溉问题
对于江东镇的老农林伯来说,潮州供水枢纽工程建成后最大的受益,就是他田里的灌溉再也不愁用水了。据他介绍,2006年,潮州供水枢纽工程建成,专门设计了西陇涵闸,用于改善江东镇的水利环境。“江东一片的农田,基本靠西陇干渠引来东溪的水进行灌溉,灌溉农田面积达到1.86万亩。”江东镇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枢纽未建时西陇涵闸遇东溪水位低、水量不足就无法实现自流,现在枢纽建成后韩江常年的水位高且比较稳定,已能满足灌溉所需,农户们再也不用为水发愁了。据了解,早年的韩江北溪,每逢枯水期经常出现断流现象,河床长满野草,如今,北溪的生态用水正由于枢纽的蓄水而常年水长流。
西陇涵闸和北溪生态用水带来的社会效益,不过是潮州供水枢纽工程为民众带来实惠的一个缩影。记者从潮州供水枢纽管理处了解到,自潮州供水枢纽蓄水以来,形成了7000万立方米的河道型水库,实施了科学调度,每年向下游供配水达到200至300亿m3。 2014年属于比较缺水的年份,其还向下游调水达到近200亿m3,有效解决了周边及下游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和生态建设用水的需求。
市竹竿山水厂一位工作人员说,潮州枢纽未建期间,每逢韩江出现严重枯水时期,水厂几乎无法取水,水厂的取水泵站裸露出来,有时要到江底挖沙坑取水。现在有了潮州供水枢纽,极少出现无法取水的问题,市民再不用担心饮水难了。
改善航运条件
韩江河道运力前所未有
潮州供水枢纽工程带来的水位稳定,也给安全航运创造了条件。记者在潮州供水枢纽船闸了解到,截至去年12月31日,船闸累计安全过闸10831艘船舶,载重总吨位达203万吨。船闸开闸累计安全运行2949天。船闸的安全运行,拓展了韩江上下游水道,有效改善航运里程超过38公里,河道的运载能力大大增强,即便是在枯水期,韩江主干道的航运基本实现正常通航。为不断拓展韩江水上运输能力,方便船民过闸,枢纽管理者通过科学管理,采用科技手段指导船民使用IC卡快速登记,提高了过闸能力,缩短了过闸时间。同时,枢纽管理者还经常联合地方海事、公安等部门向船民开展宣传安全航行、保护水环境等活动,每年还邀请船民代表到枢纽开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工作,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受到船民的称赞。
铺设临时通道
方便江东镇群众出行
潮州供水枢纽自开工建设伊始实施封闭式管理。为方便江东镇村民出入潮州市区,枢纽工程专门在封闭区域内修建了西溪拦河闸3米临时通道,让江东镇的村民可以通过临时通道上城。这条3米临时通道始于2005年,迄今使用已经10年。江东镇一位蔡姓村民在接受采访时,深有感慨。他说,这是一条“便民通道”,未有潮州供水枢纽之前,上水头一带的村民出入城区要靠渡船,有了这条通道,确实方便多了。记者在潮州供水枢纽看到,出入这条通道的江东镇群众络绎不绝,秩序井然。潮州枢纽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条3米临时通道是从枢纽防汛道路划分出来的一部分,根据省市有关文件,在东西溪大桥建成通车时,这条枢纽临时通道将予以拆除,届时群众出入潮州城区就不再经过临时通道了。目前,韩江东西溪大桥还在建设之中,枢纽管理单位仍然一如既往贯彻省委、省政府的惠民政策,做好便民服务,去年还专门对临时通道铁栅栏进行维修加固并油漆一新。
维护枢纽安全
呼吁全民保护母亲河
在供水枢纽库区亲水平台,记者看到,枢纽树荫掩映,一江碧水,环境洁净,韩江比以前变得更美了。不过,枢纽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占用河道从事违法生产经营、擅自进入拦河闸上下游500米范围内捕(捞)鱼、周边个别村民擅自进入枢纽管理区内及占用枢纽围墙违规搭建,甚至倾倒大量建筑垃圾导致围墙倒塌等行为依然存在。”潮州供水枢纽管理处水资源科科长陈添泉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为加强省管水利枢纽的管理,确保工程运行安全和效益的发挥,2013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了《广东省省管水利枢纽管理办法》。为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护水资源,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自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为适应库区水资源管理和水政执法的需要,潮州供水枢纽水政支队已于去年底挂牌成立开始运作,潮州供水枢纽水政支队将联合地方执法部门,依法行政,认真履职,希望广大群众提高遵法守法意识,共同保护好枢纽工程,保护好韩江母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