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湖北武汉市最近有点忙,刚刚荣获了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武汉市,日前,又正在申报国家“海绵城市”试点。“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对于武汉城市排水,很多人可能会想到2011年6月的那场暴雨,暴雨导致武汉城区路面严重渍水,交通几近瘫痪,有网友戏称“到武汉看海”。虽然已经过去了3年多,但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也成为武汉市政府的重要民生议题。
由于传统城市的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排水,会导致排水管径、泵站容量越来越大;不仅造价高,而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增加了下游的排水压力。而海绵城市的建设则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组织排水。是一种利用生态的方式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新模式。此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镇排水防涝系统的建设理念或将发生彻底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