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嘉兴市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欣喜地取得交接断面考核、“五水共治”考核和生态市建设考核三项考核的优秀,其中2014年嘉兴市跨行政区域河流出境交接断面水质评价为优秀,这是全省实行交接断面考核以来,嘉兴市断面考核最好成绩。
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是全面实施新环保法的第一年,也是“五水共治”攻坚之年,哪些关于民生的项目要被提上日程?哪些环境污染问题要着力解决?要实现怎样的目标?昨天上午,记者从全市环保工作会议获悉,今年嘉兴市环保工作的重点是治水、治气、治土壤,“三治并行”来推动城市环境的总体改善。
治污水:
消灭黑河臭河
治理城乡生活污水
治大气:
针对灰霾天“元凶”
开展“五气共治”
治土壤:
今年计划开工建设
危险废物填埋场
去年,全市完成4500多家企业污水入网,新增生活污水入网量2.2万吨/日,饮用水源地水质改善率达到44.2%,全市打击涉水环境违法力度也是空前,共查处涉水案件390件,处罚金额3334万元;全市查处涉水环境犯罪案件58件,47人被判三年以下实刑,35人被判缓刑,4人被判拘役,11人被判罚金。
最近一年来水环境的改善,老百姓有目共睹,水清岸绿的景象,令人感到心旷神怡。今年嘉兴市在继续推进工业污水全入网、重污染行业整治、饮用水源地保护等治水重点的基础上,将更加关注城乡生活污水的治理,目标是确保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合格,力争优秀,17条市级河长制河流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三项主要污染物指标实现以三类、四类水体为主;全市162条县级河道三项主要污染物指标实现以四类水体为主;67个市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18个省控以上断面三项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达到四类水水平,力争达到三类水水平。
“今年要以攻坚的精神,锲而不舍推进‘五水共治’,实施清淤疏浚,连通水系,修复生态,消灭所有黑河、臭河,让水‘流’起来、‘活’起来、‘清’起来。”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餐厨油烟、城市扬尘、秸秆焚烧废气都是产生灰霾天的“元凶”,嘉兴市近年来大力治理大气污染,今年则要多管齐下,合力推动“五气共治”。
去年,全市建成了34条机动车排气检测线,检测了57万辆机动车,累计检出排气不合格车辆3.1万辆。今年要全面完成黄标车淘汰,同时加强机动车尾气监测,严格落实机动车环保标志制度,全面实施简易工况法和加载减速法检测,建立油气回收长效管理机制。
此外,为防治城市扬尘,嘉兴市计划建立拆迁、施工、垃圾和渣土清运监管机制,增加路面洒水频次,确保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为控制秸秆燃烧,今年将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并建立秸秆禁烧巡查制度;严禁焚烧固废、垃圾和落叶。
油烟废气不仅污染空气,也影响城市面貌,环保部门将协助综合执法部门深化餐饮油烟综合治理,建立油烟治理长效监管机制,确保油烟100%达标排放;同时要全面开展露天烧烤治理,取缔和整治建成区内露天烧烤点。
工业废气一直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今年加快推进工业烟粉尘治理和脱硫脱硝工程项目,完成烟粉尘提标改造任务;全面推进重点行业有机废气治理及石化行业有机废气泄露检测与修复体系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小锅炉淘汰或改造;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控制煤炭消费总量。
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大气治理方面,今年的目标是市区及各县(市)空气优良率同比上升,空气质量考核合格以上;年度市区PM2.5年均浓度下降比例达到《嘉兴市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核定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35%,各县(市)PM2.5年均浓度在2014年基础上下降5%。
污水治理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泥,在不少企业里,污泥堆积成山,这些污泥中含有的有害成分,成为危害土壤环境的隐患。
为此,今年计划开工建设一个危险废物填埋场,各县(市)也要建设与固体废物产能相适应的处置设施。
市环保局列出了治土壤的措施,一是加强源头控制,对年产100吨以上污泥或危险废物的企业全部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规范固废储存设施建设,实行分质分类包装储存,严格落实固废出入库、转运、处置台账制度,预防和杜绝违法处置危险废物事件。二是加强过程监管,建设可跟踪、可监视、可追溯的全过程监管系统和处置费统一结算平台,遏制企业非法处置危险废物及污泥的现象。三是加强污染排查,开展土壤环境监管和污染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