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厄尔尼诺等因素的影响,连日来,世界各地暴雨天气频繁,许多大都市陷入“街头水灾”的窘境。但在德国首都柏林,百年来却从未有大的内涝发生,城市强大的排水和储水能力,总能让柏林化暴雨于无形。
“自1873年建成首条下水管道以来,柏林的地下水道目前已达9600千米,这相当于从柏林到北京的距离。”柏林水务公司专家米歇埃尔对《生命时报》记者表示,这些管道最细处直径15厘米,最宽处达4.2米。当初柏林政府规划时就考虑到100年的城市发展规模,且每年都在不断改进中。
柏林的下水管道分为两种,即污水雨水合流管道和污水雨水分流管道。其中,近1/5为污水和雨水共用管道,主要在市中心,管道合用可以节省地下空间。另外4/5的下水道为污水专用管道或雨水专用管道。雨水专用管道把雨水排入城市周边的河流和湖泊,而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则通过污水专用管道到达排水站,再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污水雨水分流既能防止城市内涝,也可蓄积雨水并合理利用。”米歇埃尔指出,从房顶流下的雨水只受轻度污染,顺管道流下后,经过轻度处理就可用来浇灌植物、冲厕所、成为喷泉等景观用水。来自机动车道上的雨水,含有大量的金属、橡胶和燃油等污染物,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可以排放。
记者观察到,柏林地下管道的铁箅子缝隙比较大,以提高排水速度。铁箅子下面装有一个铁篮子,能够截留住顺水而来的树叶、塑料袋、污泥等杂物。清洁工人定时打开铁箅子,把铁篮子钩出来,取走垃圾后再将铁篮子复位,非常方便。
除了下水管道外,整个柏林还有1000多个水库和蓄水池,能够蓄积90万立方米的水。当降雨平息后,这些蓄水池里多余的水就可以送往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值得一提的是,在污水和雨水共用下水道的沿线,还设了蓄水和防溢流设施——明沟。明沟模拟天然河道造型建成,当大雨降临时,这些明沟就能存储大量雨水,等到降雨停歇,再通过水泵将这些水抽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柏林还利用地上景观减轻排水压力,将部分公园做成起伏的地形和人工湿地,并鼓励社区建立利用雨水的景观和人工湖。柏林马路旁也常能看见一条条长满绿草的浅沟,由地下石、沙、土等几层组成。米歇埃尔解释,这是用来留存和过滤雨水的。
柏林全市现在共有9处自来水公司的工作站、6个水质检测中心和148个泵站。“这些部门对地下全部管道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随时分析水质和洪讯状态,确保柏林不会出现内涝情况。”米歇埃尔指出,柏林地下管道十分宽阔,施工人员可以将工程作业车直接开进管道中进行勘察和修缮,狭窄的管道则使用特殊工具。
为了让企业和民众能收集利用雨水,柏林还实施“雨水费”制度。无论是私人房屋还是企业,都要设计雨水利用设施(如在屋顶铺植被等)。如果直接向下水道排放雨水,则必须按房屋的不渗水面积,交纳每平方米约1.84欧元(约合人民币13.5元)的费用,而采取雨水处理措施的房屋可获得减免优惠。许多德国家庭会在自家庭院地下安装蓄水器或储水罐,雨水经过自然沉淀后通过压力输送到上面,可用来洗衣服、冲厕所、浇花园、洗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