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狭窄、曲折的河道拓宽了3倍,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不少市民在河边休憩游玩。这是昨天上午记者在丰台区马草河看到的景象。在本市的城乡结合部,像马草河一样承担着主要排水功能的河道中,共有144公里完成了疏浚。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了马草河的草桥河段。堤岸约有20米宽,两岸弯曲的景观小路错落有致,十多种花草恣意开放,姹紫嫣红。一条人工打捞船正在不间断地打捞水草和漂浮物。举目望去,河面干净清澈。
“这里以前可远远不是这个样子!”望着平静的河水,丰台区水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重要的排水河道,马草河曾一度给市民带来不小的烦恼。
几年前,由于河道狭窄、淤积严重,每到汛期,马草河河水都会溢出。近年来,水务部门扩宽河道、清挖淤泥,两岸也修筑了坚实、美观的护堤。拓宽后的马草河,行洪标准从3年一遇提高到了20年一遇。
除此之外,通过截污治污,马草河的直排污水被全部截入市政管线,每天还有7万吨再生水流进河道,改善了生态环境。一条让市民犯愁的积水河、臭水河,变成了水流畅通的排洪河、休闲散步的景观河。
在本市城乡结合部,马草河是骨干排水河道的典型代表。“城乡结合部的人口众多,但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导致骨干排水河道周围容易积水。”北京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2012年本市开始疏浚整治城乡结合部的骨干排水河道。防洪标准从治理前的不足5年一遇达到10年或20年一遇。朝阳区大羊坊沟治理解决了十里河桥、十八里店桥周边的积水问题;海淀区北旱河治理解决了香泉环岛、香山路的积水问题;丰台区丰草河治理解决了丰益桥周边的积水问题;石景山区人民渠治理解决了阜石路、鲁谷大街等积水问题;东小口沟、小龙河、小清河等跨区县河道的治理系统性的解决了上下游历史遗留问题,城乡结合部排水能力得到显着提高。
目前,本市已对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昌平、大兴、门头沟、通州、顺义等区城乡结合部的30条段144公里骨干排水河道进行了综合治理,完善河道与周边地下排水管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