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上午,我市启动城市节水宣传周活动,此次宣传的主题是“建设海绵城市,促进生态文明”。临沂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组织了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20余名师生参观了30万吨水厂、鲁商中心雨水收集项目、人民广场中水处理项目等,宣传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

在鲁商中心雨水收集项目现场,临沂大学的师生们认真观察
“原来我们喝的水来自这里呀,而且还要经过那么多道工序处理。”在临沂水务集团半程水厂,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同学们听完水厂负责人张友来的介绍后,对由蒙阴岸堤水库里的原水,经过加矾沉淀、滤池杀菌等工序,一步一步变成自来水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在临沂市建设的第一个雨水收集项目——鲁商中心,临沂大学的师生们对雨水收集充满了兴趣。“这个雨水收集项目容量有多大?”“雨水收集之后会不会渗漏?雨水收集箱内有淤泥之后,怎么处理?”听到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这么专业,鲁商中心雨水收集项目负责人田海涛挨个解答道:“现在整个雨水收集系统可以蓄水150立方米,收集的雨水经过初级过滤、全自动紫外线杀菌之后,再用水泵打到用水点,进行绿地灌溉、水景用水。由于雨水收集箱是模块化设计,出现淤泥之后,系统会使用反向冲刷,然后通过底部的排水口排出。”
据了解,鲁商中心雨水收集项目目前已经调试完毕,近期就可以全面启用。按照设计每月可节省3000立方水。另外,在恒大华府雨水收集利用项目内,一个占地150亩的景观湖将用于雨水收集,收集的雨水可以用于小区的绿化和道路喷洒等,能够减少自来水的用水量,从而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物业开支。
下午,临沂大学的师生们又参观了临沂市首家广场中水回用示范项目——人民广场中水处理项目、首创污水处理厂、华能电厂中水利用工程、金桂园中水热源利用等,了解了临沂市城区内的中水利用以及污水处理情况。参观后,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大二学生杨世鸿告诉记者:“今天的参观让我了解了从原水到自来水,然后使用后的自来水经过污水处理,成为中水继续利用,或者是排到河道的整个流程,更了解到了水资源的珍贵,以后在生活中一定要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
我市在城市节水宣传周活动中,将通过发放节水小册子,让市民了解如何从身边的用水中做好节水工作,不断推进我市海绵城市的建设。
我市目标:力争海绵城市试点第二方阵
2014年11月,住建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同年12月,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三部委联合启动了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工作。财政部、住建部近期组织了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评审工作,16个城市成为试点城市。
“海绵城市试点对于节水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第一批海绵城市的试点已经开始,山东省只有济南市入选,我们争取能进入试点的第二方阵。”临沂市城市节约用水办公室主任焦中志告诉记者,“但是申请海绵城市的试点还需要做很多工作,我们现在已经着手对我市的水资源‘家底’进行了一次摸底。下一步,我们还需要根据海绵城市的试点标准,加强中水、雨水的收集利用及城市透水道路的建设。”
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