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下午1时许,南京河西地区普降大雨。在燕山路与集庆门大街的交界路口,两处用交通隔离围挡局部封堵的圆形地域,显得特别显眼。围挡内,停着6辆汽车,16名身穿橘黄色工作服的市政工人正在冒雨紧张忙碌。
在现场,一辆通体橘黄色的,外形像集装箱货柜车的车辆特别引人注意。该车右后车厢里并排了三根直径为20厘米的泵管。车辆工作台的绿色指示灯显示,“总电源通”、“水泵启动”等字样,泵车机器轰鸣。建邺市政养护公司的赵峰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这辆每小时抽吸600立方的泵车,正在把集庆门大街的路面积水抽到燕山路的雨水井,雨水通过地下的雨水管道,流到西北边电台村的排水泵房,再经此排到下圩河。由于河水水面目前较低,所以这样可以加快城市路面的排水,减少城市内涝的出现几率。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泵车正把路面积水抽到燕山路的雨水井里,三根泵管都“水鼓鼓”的,看来抽吸的效果很强悍。除了泵车,几辆小车上的可移动的小泵,也随时待命。“只要雨水再大,小泵也要抽水,每小时可抽吸15立方。” 赵峰说。
在燕山路附近,万达广场的西南、东南以及星雨华府的西北,共有三处这样的排涝值班点,三处有16个人当班。还有30余名值班人员分布在建邺区的其他站点,只要大暴雨来临,就有50余名市政工人加班参与城市排涝。55岁的尹师傅说,他参与城市排涝已有3年。只要连续降雨10个小时以上,排涝的压力就很大。这几天,下圩河的水位还不太高。如果连续降雨多日,河水水位也上涨,河西地区往下圩河排涝的压力就大了。
据悉,在排涝值班期间,只要雨不停,他们就要在现场值班蹲守。盒饭、包子是他们的食物,困了就轮流休息,和衣在车上打个盹。
追问
燕山路为何“逢雨必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燕山路一带,逢大雨必淹的主要原因,除了该区域地势较低,周围商住楼、住宅楼等高层建筑众多的原因之外,主要原因是集庆门大街西延、水西门大街西延工程,虽然路面工程基本竣工,但由于燕山路西面是广电部门的发射塔,塔下既有的管网错综复杂,这使得道路西延工程的地下管道铺设工程,在燕山路西边的地下还没有完全打通,这样通过地下管道排水到下圩河,还没有完全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