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带摄像头的机器小车,轻而易举地“爬进”又深又窄的污水管道,从不同方位拍摄管道内壁影像,收集数据。近两年,我市引入多种新技术到“五水共治”行动中,大到排查管道问题的机器人,小至净化污水的微生物,对主要排水河道、排水管网、排水沟的分布及排水能力进行监控管理。这样的科技手段对排水防涝无疑有重要作用。
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加剧造成强降雨,导致部分城市内涝严重,进入汛期以来,全国多座城市又重现“逢雨必涝”的情景:小区被淹、道路积水、交通阻滞、居民受困。这反映出,一些城市在排水防涝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短板,还需要不断加快升级。防涝排涝工作刻不容缓。
近年来,我市在防洪水、排涝水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购置应急排水抢险车、完善管网、疏通河道、改造泵站……“硬件”的更新升级,无疑让“城市的良心”更为强健,在汛期排涝上也更为自信。然而,硬件设施的完善是个大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对老城区、老小区而言,更新老旧的地下设施谈何容易!更新城市排涝的设施硬件固然不易,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无计可施。在现有的硬件设施下,多一些对硬件设施的养护,及时清除排水管网的“肠梗阻”现象,同样能为城市排涝作贡献。
有人说地下管网是一座城市的“良心”,呵护城市的“良心”既是政府部门的责任,也是每位市民的责任。曾有媒体报道,我市有些餐馆及夜排档将大量污水排入排水管网,大量的油脂在管网中存积,大大消弱了管网的排水能力。无独有偶,一些工地施工的废水和泥浆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排水管网,也会导致管网的“肠梗阻”现象。“良心”堵了,一旦出现涝灾,后果可想而知。只有人人都多一些文明意识,杜绝乱倒乱排现象,城市的“良心”才能少一些麻烦,雨天出行才能多一些便利。
城市的“良心”需要人人的呵护。我们在为那些科技手段点赞的同时,也呼唤每个人提高参与意识,多给城市的“良心”一些文明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