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在110千伏齐村变电站基建工程现场,笔者看到工程管理人员正在对该站新建成的雨水收集池规格、质量等情况进行评测。这是山东枣庄公司首次在变电站建设中创新应用雨水收集措施来解决站内用水问题,它比变电站提前一个多月完成。
齐村站为无人值守站,主要用水为消防、绿化及冲洗。由于该站地下水质发黑发臭,且由于地质原因致使站内深水井结构不稳而塌方,变电站用水成为一道难题摆在工程管理人员面前。为此,枣庄公司大胆尝试蓄收雨水解决站内用水问题。由于蓄收雨水的做法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他们便请教专家,集思广益,多方论证,认真研究区域内气候环境与水文条件,最终认定在变电站内创新应用雨水收集池的做法可行,能够解决站内用水问题。
雨水收集池分沉淀池与蓄水池两部分,为地下钢混仓室结构,连接站内屋顶排水系统与地下排水系统。考虑到地面雨水杂质污物较多,雨水收集池主要以站内屋顶雨水为主要来源补给,通过屋顶集中排水的自然水压导入沉淀池,再经过砂石、鹅卵石二级过滤后最后流入蓄水池存储。在容量设计上,参照枣庄市年平均降雨量与站内屋顶面积,雨水收集池容积设计为320立方米;当雨水收集达到上限后,多余的水通过溢水口流入站内地下排水系统。
据悉,雨水收集改变了以往变电站功能配置,尤其是在当前水资源日益短缺的紧迫形势下,雨水收集池通过调整排水系统的标高,利用自然势差对雨水进行存储、沉淀与净化,做到了费用零增加、环境零污染,节约、节能、高效、环保,顺应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赢同生的时代发展理念。同时,在成本节约上它也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能够节省巨额资金。以枣庄市为例,全市约有80个变电站,仅站内用水一项每年便会节约用水25600立方米,按照工业用水约每立方4元计算,将节省资金10万元以上。该成果如果在全省变电站推广应用,预计每年将节约费用200万元以上。如果在社会上推广应用,将会极大缓解城市地下水采用及城市排水管网压力,减少政府财政投入,并为解决我国水资源匮乏问题作出一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