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破解马路拉链难题
地下管廊建设落后引发的城市内涝,已经成为严重的“城市病”。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部署,辽源市2015年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于7月20日正式启动。目前,已经开始南部新城横五、纵九路的现场施工。现施工单位正在清除周边障碍和开挖土方工程。截止8月2日晚,累计挖土方近6万立方米。具体情况如下:
(一)辽源市城市地下管廊建设总体思路。一是在建设规划方面。按照“老城区集约节约,新城区一步到位”的指导思想,通过老城区地下管线的综合改造,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新城区综合管廊的高标准建设,使地下设施与城市总规、管廊专项规划相符合,满足新时期城市建设和长期发展的需求;二是在具体建设项目实施方面。明确“综合管廊、支线管廊、普通管线”的三级建设体系,使地下管廊与地下管线形成科学的有机体,让城市地下设施的功能更加完备;三是在建设统筹方面。确定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逐步归集的工作步骤,力争把能入廊的管线全部入廊,并预留入廊接口,为城市扩容打好提前量,满足长期发展需求;四是在建设融资方面。确定引入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建设,吸引各类资本参与建设和管理;五是在地下管廊运行管理方面。采取企业化运营,物业化管理的经营模式。后期项目可与辽源市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结合,运用先进的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对综合管廊进行智能化管理。
(二)地下管廊建设规划编制及实施情况。2015年年初,市公用局委托吉林东北建筑市政工程设计院,编制《辽源市综合管廊建设规划(2015—2018年)》。2015年5月下旬管廊专项规划编制完成,6月3日省住建厅组织省内专家对《辽源市综合管廊建设规划(2015—2018年)》进行了评审,原则通过,批复了专项规划。经过修改后,6月30日市政府召开七届二十次常务会议,一致通过,批准实施该规划。按照规划要求,已经明确2015—2017年总体建设计划和内容。辽源计划2015—2017年共实施31.5公里地下管廊建设,投资规模37.8亿元。具体内容:一是2015年实施南部新城5条道路(横四、横五、横九及纵七、纵九)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合计10公里,计划投资12亿元;二是2016年实施仙仁河东、西两岸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合计12.4公里,投资14.88亿元;三是2017年实施康宁大街、龙山大街、西宁大路、向阳大路及财富大路等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合计9.1公里,投资10.92亿元。
(三)辽源管廊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模式。辽源综合管廊项目采取ppp模式,成立专门项目公司,引入民营资本进入。专项公司由国资与民资共同出资组成。国资占股20%左右,民资占80%。目前,已经有五家民企明确表示可以参与项目公司组建。项目合资框架协议及公司章程已经起草完毕,待政府批准后,即可组织实施。近期, 省开行、省农行及兴业银行已就管廊项目达成意向,将为项目提供建设贷款。同时,市农行针对管廊项目提供专项流动资金。在管廊后期运营管理方面,考虑到地方实际情况。建设完成后,由建设方移交给专门的物业公司进行运营、管理。运营、管理企业可以按照相关政策、法规收取入廊费和管理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