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长春市首条地下综合管廊——南部新城乙六路综合管廊的施工现场一派忙碌。在距地面10米左右的地下,用混凝土浇灌的类似走廊的空间内,将“入住”电力管线、给水管线、热力管线、通信管线等,周边小区完工后,这些管线将直通小区内。计划到10月15日,总长2.8公里的南部新城乙六路综合管廊将完成1.7公里,明年全部完工。
管廊内管线有“独立”空间
“南部新城乙六路综合管廊是省内首家开工建设的管廊,8月25日正式开工建设。”现场,中庆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长春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南部新城乙六路项目经理部技术管理员郝鹏博告诉长春晚报记者,该管廊西起芳草街,东至甲三路,位于乙六路南侧。目前,已完成管廊主体结构66米,基坑开挖120米。受气候影响,今年的工期到10月15日,将完成1.7公里。
记者在现场看到,施工人员在距离地面8.5米到10米、由混凝土浇灌的管廊空间里工作。完工后,空间内将设有电力仓、给水仓、热力仓和通信仓,管线都有独立空间,还有消防、供电、照明、监控、报警、通风、排水、标识系统及控制中心等附属设施。
管廊建设中也不影响道路通行
目前,长春市的地下管道都是“各自为阵”,无论是哪种管道需要维修或排迁,都要将道路掀开,“马路拉链”一直为市民所诟病。
“地下综合管廊就是解决道路‘开膛’问题的,无论是维修管道还是改迁全在地下进行,道路的通行不受任何影响。”郝鹏博指着施工现场说,管廊建设都是在不破坏道路的情况下施工的,“利用人行道和绿化带进行施工,道路还能正常通行。”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成后,能远程对地下管线运行开展监控。“工作人员在监控中心随时能看到管廊内的情况,及时查找到问题源。”他说,这也避免了因管线问题导致的长时间停水停电等情况。
多个预留口就为方便出入管廊
需要维修或改迁管线时如何不破坏道路?“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规划了预留口。”郝鹏博说,在乙六路路口南北两向都有预留口,将热力、排水等管道进行预留。待周边小区建成入住后,地下综合管廊将服务于居民生活所需。
除预留口外,管廊内每隔200米还预留了吊装口。“吊装口伸出地面,高出地面50公分,上面有保护设施,有需要时可直接进入管廊内施工。”同时,管廊的起始位置各设置一个人行出入口,方便维修者、管理者出入。
管廊全部外包“橡胶”防渗水
地下综合管廊使用后,能否承受得住长春的“三九天”?常年在地下如何保证防渗水?管廊的建设和地铁的施工工艺差不多。施工人员在外面包了一层特殊的材料,这种防水卷层有点像橡胶,在不被外力破坏的情况下,可以一直保持防水性能。同时采取的混凝土抗渗技术,可以保护管廊不受渗水的“侵害”。
今后新修道路前先修管廊
地下综合管廊安全、方便,折射出的是一个城市的建设能力和综合实力水平。“今后,长春市再建新道路前会先修管廊,这是未来的趋势。”郝鹏博说。
今年,长春市力争开工建设天泽大路、皓月大路、南部新城乙六路等4条路、共计17.3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到2020年,全市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179.7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