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着手筹建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实现城镇化和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近日,《无锡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布。
截至2014年底,无锡市区已初步形成了排水管网、河道水网、生态绿网为主体的人工与自然相衔接的排水体系。然而,受“重地上轻地下、重工程手段轻自然方法”等传统城市建设模式的影响,忽视城市生态系统应有的吸纳、渗透、滞蓄等功能,无锡市与国内众多城市一样,在应对极端气候灾害能力上存在明显不足。
按照“行动方案”,无锡市将依托环湖、沿山、临河的生态本底,结合城市绿道网、生态湿地、公园绿地等建设,构建覆盖市区的绿色生态型海绵网络;依托城市道路广场的改造和建设,结合海绵型镇村、住区、公共项目等不同层次类型的海绵体建设改造,形成一批“海绵城市”建设的示范节点;依托现有城市排水管网、排涝泵站等灰色基础设施的改造建设,推进城市绿地系统、河道水网等重要城市生态设施的优化和提升,完善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城市雨水吸纳和排除体系,全力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国家、省“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
据了解,无锡市鼓励通过PPP等多种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