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现在起至2017年底,涉及27.6万人口的22平方公里主城区范围,将进行海绵城市改造建设。昨天,市政府召开海绵城市建设动员部署会,下发了一份45页纸的海绵试点工程建设任务表,包括既有项目低影响开发、新建道路配套建设、雨污水管道建设等试点区内的项目共排出391个,总投资44.9亿元。镇江要用两年多的时间,让这个表层大部分是硬质不透水层的城市学会蓄水“呼吸”。
雨水到哪儿去:经会呼吸的地面渗滤后利用
通过近年来持续不断的努力,我市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城市表层大部分是硬质不透水层,排水效率不高,目前仅能有效应对“2至3年一遇强降雨”,城市防汛隐患十分突出。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推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恢复城市原本生态功能的有效路径。
海绵建设,一方面通过对城市表面硬质不透水层的改造,使城市的路面、屋顶、绿化等形成天然有机吸水层,缓解排水压力,同时与现有的灰色排水系统有机结合,最终实现有效应对“30年一遇降雨”的目标。
另一方面,雨水资源也将被更好地利用起来。我市虽处长江下游,过境水资源比较充沛,但地下水并不丰富,且分布不均,伴随着雨水资源的大量流失,人均拥有水资源水平偏低。海绵城市的建设通过生态雨水收储设施,加强对城市雨水径流的收集、调蓄和净化,使其作为城市绿化、道路洒扫等杂用水,加强中水回用,大幅度提高雨水、再生水利用管理水平。
资金从哪里来:中央财政拨款,地方投资配套
今年3月,通过激烈竞争,我市以全省第一、全国第六名的成绩,成为首批16个国家级海绵试点城市之一,并获得中央财政分三年共12亿元的资金补助。
根据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的海绵试点实施计划,到2017年底,海绵城市试点区内外共实施项目495个,总投资91.32亿元。其中,试点区内海绵城市建设项目391个,总投资44.9亿元。投资主要由社会主体、城市建设主体、PPP公司三部分组成。
为激发投资积极性,由开发企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社会主体实施的新建项目、在建项目及本单位建筑红线范围内的既有项目改造,市政府对在建项目和既有项目改造将给予一定奖补。
副市长雷志强出席昨天的会议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