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深圳市治水提质工作计划(2015-2020年)》,要求各区各部门全面发力打一场治水提质的攻坚战、持久战,为持续提升民生幸福水平,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提供支撑。
深圳市水污染治理工作在稳步推进,但目前河流污染状况仍较为严峻。7月20日深圳市政协举行的水污染治理情况通报会通报,深圳48条监测河流75个监测断面中,近九成监测断面现状水质为五类或劣五类。而根据2014年最新的监测数据,除盐田河等4条河流及部分河流上游断面外,全市主要河流水质为劣五类。此外,深圳水污染治理还面临着河流污水收集能力缺口较大、黑臭河流治理任务重、跨界河流达标难、深圳河湾及西部海域水质相对较差等问题。
水污染治理关系到城市是不是“倍儿有面子”。如果初来乍到的外地人,经过那些黑臭河流,他们对这座城市的好感很可能会打上不小的折扣。如果人们说起这座城市,对其绿化美化赞不绝口,聊到这里的河流却直摇头,说不定就会令听者望而却步。对河流两边的居民或常常经过河边的人来说,黑臭的水体直接影响其生活的舒适感,所以水污染治理也是关系到城市宜居指数的“里子”问题。
为了让城市的“面子”靓起来、“里子”舒服起来,最要紧的是找准治理的路径。水污染的来源有工业生产、非法养殖和居民生活等造成的污染,而每一种污染都包含数量巨大的污染源。再加上治理水污染涉及到不同行政区域的联动,污染源容易“拔掉旧的,冒出新的”,所以治污的成果不易保持。找准治污路径,才能蹄疾步稳,稳扎稳打,让被污染水体的水质逐步提升,最终达到根治之效。《深圳市治水提质工作计划(2015-2020年)》,制定了“流域统筹,系统治理”“雨污分流,正本清源”“海绵城市,立体治水”等十条治水策略,提出了“织网行动”“净水行动”“畅通行动”等十大治水行动。在策略已备、方案已定的情况下,根据治理进展中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化解困难,治理水污染就能朝着预定目标如期推进。
水污染一日不根治,受污染影响的市民就多苦恼一天,拖的时间长了就会令人失望,所以说,水污染治理慢不得也拖不起。水污染治理的确是一场攻坚战,涉及到污染流域内大量企业关停、搬迁和输电、通信等设施迁移,需要与方方面面对接好,做好沟通协调。治理相关部门敢打硬仗并连续作战,方能打好治水提质的攻坚战、持久战。
《孟子·滕文公上》载,“禹疏九河……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不是治污,“三过家门而不入”在今天也可能会招致“拍砖”,但为了解决民众的烦心事而拼搏实干的作风,却永远不会过时。
编辑:
对《深圳特区报评论:治水提质既是“面子”又是“里子”》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