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西咸标准:致城市的绿色家书
西咸标准:致城市的绿色家书
发布日期:2015/9/30 9:31:28

 

 


西咸新区自行车交通系统2个项目入选我国第三批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名单 记者刘强摄

 

 

    在西咸新区,绿色城市不是奢侈品,而是人们触手可及的生活场景;不是空谈的建设理念,而是城市建设硬标准。老百姓的满意则是对这个标准最好的评价。

 

    海绵城市:把雨水留在城市

    每天下班后,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工作的小王总去离单位不远的生态绿廊散步,放松紧张一天的精神。“这里有花草树木,还有湖泊湿地,很适合散步休闲。”小王说。

    小王不知道的是,这里不仅仅是市民休闲的公园,更是沣西新城海绵城市的中央雨洪系统的试验段。这条贯穿沣西新城6.8公里、不间断的生态绿廊与沣西新城道路立体交叉。雨水首先沿着道路两侧迅速向两侧的下凹式绿地下渗,多余的雨水暂时储存在由砾石和砂土构成的简易积蓄装置,这样就可收集路面70%的雨水。

    储存不了的雨水则通过市政管道排向城市中央雨洪系统,通过这一举措可以对区域约25平方公里的雨水进行收集,最终形成330亩的雨水景观水面。据统计,今年8月初在连续暴雨的考验下,中心绿廊发挥了核心作用,共消纳雨水约2.7万立方米,成为城市景观和市政绿地的浇灌水源。按照设计,未来西咸新区市政道路冲洗、绿化用水等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将达到60%,雨水、中水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一直奇怪为啥一下大雨其他地方道路很快就变成‘海洋’,沣西新城却总是一路畅行,原来雨水都流进公园变成湿地湖泊了。太酷了,一定要在朋友圈里炫耀一下。”9月22日,在参观完中心绿廊附近的海绵城市展览馆后,小王高兴地说。

    事实上,海绵城市已经成为西咸新区的建设标准,在今年4月,西咸新区成功入选2015年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除了沣西新城中心绿廊外,海绵城市的理念已经在西咸新区延伸开。在秦汉新城,秦文化公园由传统的硬质广场改为软质的绿地广场,在保护原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充分布局绿地、湿地等景观;在空港新城,依托原有水库地形,打造太平湖景区,用水景和田园构建复合型生态公共空间。

    创新的探索不断涌现,下半年西咸新区将在沣西新城启动投资8亿元的海绵城市建设试验基地,试点成果将引领西咸新区未来城市建设方向,争取实现全域覆盖。

    绿色建筑:钢筋水泥的绿色柔情

    每到交物业费、电费的时候,在西咸新区工作的小何就庆幸自己选择住在沣西新城同德佳苑:“小区里的路灯都是用太阳能照明,小区的供热水也是用太阳能加热的,日积月累,能给住户省不少物业费。家里还留有专门的中水管道,以后污水处理厂运行起来,冲马桶就可以用中水了,又能省一笔水费。”小何没想到刚毕业就能住上这样节能又环保的好房子。

    “按照传统光源照明计算,同德佳苑公共区域照明一个月要用6000度电左右。通过太阳能光电照明,就可以每个月为小区公共照明节省电费将近3600元。”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相关管理人员为小何算清了这笔账。

    在建筑上,西咸新区突出低碳、节能、生态、人文、休闲的主题,综合运用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绿色建筑技术,推行雨水综合利用,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参考国际经验,将住建部绿色建筑标准简化为墙体保温、多层玻璃、窗外遮阳、新风系统四大项,可以实现在成本较低的前提下使建筑能耗比国家标准降低70%。2014年,包括沣润和园(一期)、康定和园(二期)棚户区改造项目在内,西咸新区共有5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2015年,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又被批准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专项试点示范城市”,成为全国10个试点示范城市之一。

    此外,西咸新区正在研究推广绿色建筑标准和建筑业工厂化生产。9月25日,位于秦汉新城的陕西西安中天建筑工业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进度,预计今年年底就能投产,年产能满足100万平方米建筑产业化需求,将为秦汉新城发展住宅产业化及其相关链条提供支撑。2014年,总投资93亿元的陕建建筑产业化总部基地项目也落户秦汉新城,通过标准化的建筑设计以及模数化、工厂化的部品生产,实现建筑构部件的通用化和现场施工的装配化、机械化,实现建筑行业的节能环保、打造西北地区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

    “中国建筑能耗约占国家全部终端能耗的27.5%,是国家最大的能耗行业。我们通过建筑工业化,可以减少建筑垃圾、减少污水排放和现场扬尘,实现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把绿色建造贯穿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天建筑工业产业园项目负责人单晓曙说。

    据了解,未来西咸新区的新建住宅建筑将全部满足一星等级要求。到“十二五”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涉及政府投资建设的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并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绿色出行:先行于全国的慢行系统

    9月22日世界无车日。75岁的张先生一早就感到秦汉新城渭河景观带,参加“秦汉新城·绿色骑行”无车日主题活动。“我们众多骑友希望天天都是世界无车日,让骑行真正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让我们一起朝着绿色骑行出发!”张先生说。经过五年建成的秦汉新城渭河景观带长达18.6公里,现在每天都有很多骑行爱好者前来,已经成为西咸两地市民骑行的最佳选择地之一。

    骑自行车上下班不用吸尾气,不用跟汽车疯狂抢道,公交、步道、自行车道各行其道,绿地、绿荫、绿公园一路相随贯穿城市。与老城区相比,西咸新区在人性化交通体系的建设上,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2014年,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秦皇大道及绿廊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秦汉新城渭河生态景观带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2个项目入选我国第三批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名单,成为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探索。

    与此同时,西咸新区的快捷交通体系正在迅速搭建。对接西安、咸阳的“五路四桥”和骨干路网基本形成,构建与西安、咸阳主城的半小时交通圈。截至目前,新区路网建设累计达到709公里,其中近367公里的道路建成通车。地铁1号线、5号线西咸延伸线、北客站至机场轨道项目等一批轨道交通项目正在加速建设。

    “西咸新区鼓励大力发展立体交通与公共交通,通过多元化、人性化的交通组织方式,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体系。其中,既有为非机动车交通和步行交通设置的专用廊道,也有由快速路、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BRT)组成的快速公交廊道。通过各种交通方式分层配置,实现人们的便捷出行。”西咸新区相关人员介绍说。

    绿色能源:为发展减负,为百姓增福

    9月17日,陕西沣西新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陕西四季春清洁热源股份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双方以干热岩供热技术为依托,按照PPP合作模式为沣西新城两个小区提供清洁热源。今年供暖季同德佳苑(一期)的1080户居民就能享受到清洁能源带给他们的冬日温暖。

    干热岩是一种零排放、低能耗、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通过钻机向地下一定深度岩层钻孔,在钻孔中安装一种密闭的金属换热器,不用抽取地下热水,直接从地下2000米——4000米处取热,通过传导将地下热能导出,并通过专业设备向地面建筑物供热。

据测算,以一个采暖季(4个月)、100万平方米建筑为例,与燃煤锅炉相比,干热岩供热可替代标准煤1.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36吨。通过干热岩技术,将改变西北地区的传统燃煤或燃气供暖的局面,减少污染排放,对治污减霾有重要意义。

    西咸新区积极推广地热能、干热岩技术、分布式能源等绿色能源,优化新区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改善大气环境。未来,西咸新区将结合建筑项目特点,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居住建筑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5%-10%,公共建筑的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10%-15%。

    据介绍,未来沣西新城将在城市建设中,对2000万至300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大规模推行这种清洁热源。如果这一目标能够实现,据预测,沣西新城每年将节省40万吨标准煤,减少超过1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成为西咸新区打造绿色田园城市的重要支撑。   记者 王睿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上海交大李智超教授:建设更加安全的韧性城
泉州:建立节水制度 搭建管理系统
重启市实施排水管网建设改造攻坚行动 每天
天津:做活“水文章” 保障“水安全”
北京市通州区新增海绵城市工程主体结构全部
江苏超8000公里管道“换新装” 196
北京主要河流生态系统由浊变清
无锡:二季度,污染防治+太湖治理双线出击
十堰2025年度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
山东用好环保专项资金赋能美丽建设
热点资讯排行
1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2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3全球最大环保展慕尼黑IFAT中国系列子展
42024中国环博会深圳展 IE expo
5六大主题分会聚焦水利行业热点,尽在9月4
6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7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8突破性过滤技术问世,可清除水中多种持久性
9英国推出严厉措施阻止水污染
102024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学术会议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