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杜绝城市“拉链工程”,解决城区地下管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保障城市地下管线安全畅通运行,西宁市地下综合管廊初步设计审查会通过专家审核,这标志着西宁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将步入崭新时代。
近日,省住建厅组织省内外专家,召开西宁市地下综合管廊初步设计审查会,会上通过审查了西宁市地下综合管廊初步设计方案。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也称为综合管沟或共同沟,是在城市地下建造的市政公用隧道空间,将两种以上的市政公用管线,根据规划的要求集中敷设在一个构筑物内,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其管廊具有一次规划建设、长期反复使用的优点,可以减少城市道路反复开挖、延长市政管线寿命,又能避免多种管线交叉施工产生的矛盾,是一种绿色、低碳的城市基础设施。
记者了解到,此项目依据西宁市市政管线现状分布及规划情况,结合现场实地踏勘,确定西宁市城区综合管廊实施范围西宁市中心城区和多巴新城。今年,将实施西宁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涉及2个片区:大学城片区3条路(泉湾路、学院路、高教路),小桥及小桥东片区4条路(毛胜寺路、门源路、十四号路、朝阳西路)的片区建设。
其中,西宁市地下综合管廊共实施12条道路,总长度约34.9km,总投资约35亿元,计划于今年动工,预计三年建成。同时,综合管廊敷设道路为该区域主要道路,管廊主要包含主体工程和附属工程两个部分。本次管廊建设工程仅包含管廊主体及附属设施工程,管廊内各管线设计及安装不在工程范围内。管廊内容纳管线种类为电力、通讯、给水、再生水、热力、燃气、污水、雨水等8类管线,其中通讯管线包含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4类管线。各道路下建设综合管廊根据管线现状及专项规划中管线种类布置管廊舱室,管廊舱室为1~3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