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博乐市美如画。徜徉在市区,律动城市与秀美山川交相辉映。
青得里河流经博乐市中心,以前,两岸居民经常在河边倾倒垃圾,尤其是夏季,河道周围臭气熏天,蚊蝇乱飞。2012年,博乐市开始对这条“龙须沟”进行全面整治和改造。如今的青得里河畔,清澈的河水倒映着蓝天、远山和高楼大厦,美丽至极。
青得里河治理是我区河流保护工作的一个典型。日前,自治区环保厅党组书记孙昌华介绍,这几年,我区大力实施河流流域综合治理、修复、保护工程初见成效,2014年,全疆79条重要河流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4.0%,较2009年提高5.7个百分点,河流水质总体优良。
城市水环境状况明显改善
头屯河发源于天山山脉,是一条山溪性河流,曾灌溉着万亩良田。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行政区划、属权争议等原因,头屯河管理混乱、河床破坏严重、下游地区污染治理困难等问题突出。
2012年6月,自治区成立头屯河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把头屯河整治作为自治区一项重点生态治理工程。截至2014年,头屯河两岸三方,昌吉州、乌鲁木齐市、兵团第十二师共投入约34亿元开展了头屯河综合整治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编制;89家企业、500户居民搬迁。
昌吉市三工镇二工村村民李永华见证了头屯河的变迁。他说,以前头屯河两岸乱采滥挖现象严重,村民甚至昼夜轮班看守,阻止一些企业在农田附近挖沙,现在,头屯河岸边建立了大片生态基地,清清的河水就从家门口流过。
近5年,自治区各级地方政府自筹资金15亿元实施了头屯河、吐曼河、额敏河、水磨河等穿城河流、城市下游水库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显着改善了城市水环境状况。
塔河流域2000多万亩良田得到灌溉
兵团第二师31团距塔里木河下游的恰拉水库不到10公里,该团职工董自立对水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2004年,董自立承包了54亩梨园,塔河缺水,梨园灌溉不足,再加上病虫害侵扰,巨大投入几乎打了水漂。直到2011年,持续实施的塔里木河综合治理工程给董自立承包的梨园带来了生机,产量逐年增长,去年梨园丰收,收获了107吨梨。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对于流域内的人们来说,他们的生活离不开这条母亲河。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塔河下游300多公里河道断流。
2001年6月,自治区启动实施塔里木河综合治理工程,中央和自治区先后投入107.4亿元,开展了9大类485个工程。如今,塔里木河干流一半以上的天然林草植被和胡杨林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沙化面积减少105万亩,沿岸2000多万亩良田得到灌溉,1000多万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乌鲁木齐河流域纳入国家保护项目库
乌鲁木齐河流域及沿线的大西沟、乌拉泊、红雁池三大水库均为乌鲁木齐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是乌鲁木齐居民生活饮用水的主要水源。
历年来,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乌鲁木齐河流域突出环境问题,积极筹措资金开展全流域环境治理工作,仅2012年—2015年,就累计投入19.52亿元实施了乌拉泊水源地油料转运站迁建及临时防渗围堰、水源保护区围栏、农牧民搬迁等10项“碧水工程”,取得了积极成效。
今年年初,乌鲁木齐市又编制了2015年—2020年乌鲁木齐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该方案计划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湖泊生态安全调查和评估、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流域污染源治理等方面实施和保护乌鲁木齐河流域生态环境。
前不久,环保部又把乌鲁木齐河流域纳入国家良好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库,自治区也安排相应配套资金,支持乌鲁木齐河、乌拉泊水库、红雁池水库、大西沟水库水环境保护治理。这标志着乌鲁木齐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