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数月,金额近9亿元,有“中国最大单”之称的广州污泥项目招标疑云未散。业内人士质疑的不仅是招标书中疑似“量身订造”的规则,更质疑招标的公正性与污泥处置工艺路线的单一性。此轮招标后,广州市还有38个污泥干化项目将陆续公开招标。如此大的“蛋糕”,真的是市场之手在分配吗?
8月11日9点半,有中国最大污泥处理项目之称的广州污泥项目,其中4个项目如期开标,招标人是广州市净水有限公司。李义(化名)作为一家参与投标的企业项目负责人,在开标前半个小时便坐在了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第04开标室内。
但这一次,李义并无期待,按照他的话说,“开标前,心里反而有点希望‘流标’”。
虽然李义所在的公司为这次招标准备了很久,他对公司的业绩也充满信心,但广州污泥项目招标文件公布后他便有一种预感:中标方不可能是自己所在的公司,可能是广州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
8月15日零时,招标代理机构公布了猎德、大坦沙、沥滘三个项目的中标结果。正如李义所料,三个项目均被一家名为“广州优特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优特利)所在的联合体获得,这三个项目中该联合体的综合评分分别为98.75分、97.49分以及95.77分。
这一轮广州污泥项目招标中共有5个项目,分别是猎德、大坦沙、沥滘、西朗和京溪。京溪项目由于在资格预审环节通过的企业不够5家,按规则不能进行招标。西朗项目在评标环节,由于评标专家操作失误,结果未如期公示。不过,8月27日零时,招标代理机构公布了西朗项目的中标单位,正是优特利所在的联合体。
在联合体中,优特利主要负责提供处理工艺、建设并提供设备等方面,广东恒辉建设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以及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都是该联合体的成员单位。
这一轮招标中,优特利是最大的赢家。在猎德(4.22亿元)、大坦沙(1.96亿元)、沥滘(1.85亿元)、西朗(0.774亿元)4个项目中,优特利以总计7.8亿元的投标价格拿下。
实际上,京溪项目也在这一轮项目招标中,但由于在资格预审环节通过的企业不够5家,按规则不能进行招标。而且,与上述项目对比,京溪(0.35亿元)项目体量相对小很多。
神秘的优特利
在国内污泥处理行业,优特利名气不显。全国工商注册信息显示,优特利于2012年6月7日成立,注册资本为10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是彭文。
这家企业逐渐被业界所知的重要时间节点是2013年9月。优特利参与竞标广州第一个公开招标的污泥处理项目——石井项目。
2013年以前,广州的污泥处理往往通过将污泥的含水率降低到80%,然后再填埋或者直接倾注到河涌里。随着用地的日益紧缺,2013年3月,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广州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提出在污水厂内将污泥处理至含水率30%-40%,以实现污泥的减量和稳定化。
石井项目正是按照上述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来建设,该项目要求采用“浓缩-深度机械脱水+热干化”的工艺,以电作为唯一能源,通过机械压力、热烘干的方式进行脱水处理。当时,石井项目在业界眼里是一块“敲门砖”,哪个企业能拿下它,意味着能够在广州污泥处理市场捷足先登。
石井项目招标时颇经历了一番“混战”,除了优特利,上海复洁环保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复洁)、广州泰历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广州泰历盟)等企业也报名该项目。
一名参与过石井项目投标的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当时业界都以为石井项目的主要竞争在于上海复洁和广州泰历盟两家企业之间,因为上海复洁的技术在业界中比较好,广州泰历盟在广州地区的商务合作很多,比较熟悉广州市场。
石井项目招标文件要求投标人提供“生产规模达到2tDs/d(处理后污泥含水率30%-40%),累计处理量达到180tDs或以上的污泥减量实例”。根据上述人士回忆,优特利递交的业绩是在广州萝岗做的一项实验,其他的竞标企业递交了营运数年的项目业绩,却因为达不到含水率等要求而放弃投标。
2013年11月30日,招标人发布了石井项目的中标公示,优特利成为第一中标候选人,投标价为11666.10706万元,广东省电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11668.605538万元的投标价成为第二中标候选人。
2014年10月8日,石井项目开始运行,40多天后,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到石井污水处理厂调研该项目,随后召开现场办公会议,陈建华指出石井项目达到设定的技术标准,实现了污泥处理“无害化、稳定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目标。
优特利中标石井项目后,开始崭露头角。但优特利在业界被关注,还是因为参与争夺金额高达9个亿的广州污泥项目招标,并引发极大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