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在济宁市大气污染冬季防治攻坚行动暨迎淮考核工作会议上获悉,距离这次迎淮检查“收官之考”还剩不到4个月。目前,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已完成60.7%
会议上通报了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和淮河水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的进展情况。今年济宁市前三季度空气质量各项指标在全省排名持续提升,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排名居全省第四,蓝天白云天数同比增加41天,增加天数居全省第一。今年1-9月监测数据显示,27个县界水质考核断面中,除5处断面长期断流外,16个断面稳定达到考核要求水质目标。9月份,除9个断面断流外,15个断面达到了考核要求的水质目标,达标率为83.3%。
记者了解到,全市列入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和增补的项目共有117个。截至目前,已完成项目71个,34个项目在建,12个项目处于前期准备阶段,项目完成率为60.7%。其中,高新区、太白湖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嘉祥县的项目均已全部完成,项目完成率为100%。
今年是以重点流域方式实施考核的最后一年,这次迎淮检查也是“收官之考”。济宁市已代表山东省接受了两次国家考核,均以第一名的成绩夺冠。国家淮河治污检查预计在明年2、3月份,还有三四个月的时间。
在进行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过程中,济宁市要求所有入湖河流断面水质必须全面达标,列入国家规划的工程项目必须全部按期建成投运,任何环境事故都必须杜绝。断面水质在考核体系中权重最高,下一步将继续加强水质监测预警,尤其是对出现水质波动的河流及时找准症结,确保断面水质稳定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