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珠海市住建局发布《珠海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2014-2020)》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信息公示。记者从公示文件获悉,珠海2020年前将再建69公里综合管廊,预计投资58亿元,分科教城、香洲区、南湾城区、横琴新区、西部中心城区、富山片区和海港城等7点位开展建设。
规划再建69公里综合管廊
据了解,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珠海在2013年曾一次性建成了长达33.4公里的横琴综合管廊,这是目前国内建成的里程最长、规模最大、体系最完善的地下综合管沟,让横琴彻底告别了“拉链路”。
记者了解到,珠海将综合管廊建设分为近期、远期和远景,近期为2015至2017年,预计投资约28亿元,计划近期末完成32公里的综合管廊建设;远期为2018至2020年,预计投资约30亿元,计划远期期末完成37公里的综合管廊建设;远景根据本次综合管廊规划结合珠海市城市建设发展和需要,继续完善综合管廊的系统建设和管理养护体系,使珠海市综合管廊总规模达到220公里。
7点位开展综合管廊建设
据公示文件,珠海拟在7个点位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分别为科教城、香洲区、南湾城区、横琴新区、西部中心城区、富山片区和海港城。
其中科教城规划综合管廊主要布置在科创北围、科创南围及后环片区,主要纳入管线种类包括给水、通信、10kv电力、110kv电力、回用水管。香洲区规划综合管廊主要布置在新香洲片区、拱北片区以及吉大片区,主要纳入管线种类包括10kv电力、110kv电力、给水、通信。南湾城区综合管廊主要纳入管线种类包括10kv电力、110kv电力、给水、通信、预留中水。横琴新区规划综合管廊主要布置在横琴本岛以及横琴南部填海区,主要纳入管线种类包括给水、中水、冷凝水管、220kv电力、电信、热力。
西部中心城区将通过规划区内市政管线负荷重的道路构建市政综合管廊骨架网络,其他道路考虑建设弱电综合管廊以解决“拉链马路”问题,主要纳入管线种类包括10kv电力、110kv电力、通信、给水、预留中水、燃气。富山片区总体规划和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尚处于前期方案阶段,后期结合该片区总体规划和市政专项规划的推进对富山城综合管廊布局及断面形式可进行适时调整,主要纳入管线种类包括10kv电力、通信、给水、预留110kv电力。海港城总体以工业用地为主,配套生活居住区,开发强度相对较小,规划主要结合110kv及以上高压电力隧道路径、工业原水管以及现状建设情况布局综合管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