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苏州市区干线综合管廊将达到63公里。昨天,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召开的专家评审会上,《苏州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通过了专家审查。
早在2011年,苏州便建成了全省首条地下综合管廊——工业园区月亮湾综合管廊。今年4月,苏州以第二名的成绩成为国家首批10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之一。按照试点城市的申报方案,苏州将在3年内再建5个地下综合管廊,总长度为31.16公里。目前,桑田岛综合管廊已完成土建,太湖新城启动区综合管廊已开工建设,城北路综合管廊即将开工建设,北环路综合管廊和澄阳路综合管廊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昨天提交专家组评审的《苏州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於2015年4月开始编制,并於9月7日完成了初步成果的汇报,10月22日完成中间成果的审查。
该规划范围为整个苏州市区范围,规划面积为2742.6平方公里,包括姑苏区、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吴中区、相城区和吴江区(以松陵城区与经济开发区为主)。
规划年限分成三个阶段:近期为2015-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远景展望为2030年以后。其中,市区干线综合管廊规划合计约175公里,包括近期规划约63公里,远期规划112公里。姑苏区支线综合管廊规划总计约8.2公里,包括近期约3.4公里,远期约4.8公里。
昨天,来自同济大学、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苏交科集团隧道与地下空间所、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政分院的专家们,在听取了编制单位汇报、审阅了规划成果文件后,原则同意通过审查,并对进一步优化管廊布局和断面方案设计、细化重点片区管廊的规划指引与管控技术要求等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