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发布《海洋生态环境质量通报》(2015年第6期)。《通报》显示,2015年10月我省13个主要海湾及海坛岛海域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海域面积为325平方公里,劣四类海水水质面积为2120平方公里。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海域面积增加194平方公里,湄洲湾、厦门湾和东山湾同比增加明显;劣四类海水水质海域面积减少605平方公里,福清湾、兴化湾、湄洲湾、泉州湾、深沪湾和东山湾同比减少30%以上。
监测结果表明,各海湾所监测要素中化学需氧量和pH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超标要素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粪大肠菌群。据近年我省海水水质趋势性监测结果显示,我省主要海湾海水水质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部分海湾水质有所好转。但仍有个别海湾水质波动较大,如闽江口和旧镇湾劣四类海水水质面积与2014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
下阶段,我省将继续贯彻实施《福建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规划》,深化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结合 “河长制”流域整治机制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效控制陆上污染源,促进主要海湾水质持续好转。